【疫市營商】P&G生意錄8%增長勝往年 有何招數廣納客源?

商業 19:00 2021/03/09

分享:

分享:

P&G最近亦宣布與香港屈臣氏合作,推出為期3年的「塑膠再生」塑膠容器回收計劃。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 零售市況懸殊。部分商戶成為「疫市奇葩」,亦有生意一落千丈。日用品品牌P&G亦有同樣情況,靠不同營商策略,最終令生意疫市升8%。

【零售寒冬】屈臣氏:門市經營壓力大 削旅遊區分店 惟網上生意錄數倍增長

P&G香港及台灣高級副總裁暨董事總經理楊明康(Michael Yates)出席活動時接受訪問提到,集團2019年全球生意額升6%,去年雖受疫情影響,但增長仍錄8%。截至去年12月,P&G在該季度內亦錄得8%增幅。

P&G香港及台灣高級副總裁暨董事總經理楊明康(Michael Yates)

產品組合、售價多元 吸納不同客群

P&G旗下有眾多品牌,涵蓋清潔用品、護理產品等。他稱,受疫情影響,顧客需求轉變,更著重確保家庭安全。因此,家居清潔用品、口腔護理產品等銷情理想,惟美容產品則因旅客減少,銷售額受影響。楊又留意到,零售市場失去旅客後,聚焦在本地消費者;本地客群亦因疫情分為兩類:一是財政狀況受嚴重影響,二是財政壓力輕微,甚至財富增加。

疫情使P&G旗下品牌表現個別發展,但楊明康認為,因品牌組合、售價多元化,可平衡不同客戶需求;拉上補下可達到生意疫市上升。他舉例而言,口腔護理產品的售價低至300元,高至3000元,能吸納不同客群。他又提到,顧客因長期佩戴口罩而出現「口罩肌」,亦令部分護膚產品生意有改善。

P&G旗下口腔護理產品的售價低至300元,高至3000元,能吸納不同客群。

環保工作難見直接效益 但長遠有得益

P&G於全球推行環保工作,包括設下2030年前達到產品包裝可100%回收重用等目標的「使命2030」。環保工作雖然難以為品牌帶來直接得益,但楊明康解釋,「可持續發展」的工作項目不能單以直接成本或收益來計算,更重要的是因顧客要求隨著時間轉變,投入環保工作有助建立品牌忠誠度,長遠品牌亦有所得益。同時,他又認為現世代僱員亦重視企業理念及文化,同樣可助品牌留住人才。

【環保消費】全線屈臣氏夥P&G回收空樽 儲印花換現金券 目標首年回收量達11萬

【疫市營商】日本麒麟啤酒推「Home Tap」服務 每月兩次工廠直送新鮮啤酒

記者:葉泳珊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