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21】退稅兼派電子消費券 中小企有何得著?(不斷更新) 

商業 11:55 2021/02/24

分享:

分享: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4日)公布新一份的財政預算案,企業經過一年多的疫情打擊,仍希望政府給予更多支援。今次財爺有甚麼糖派?中小企又可以從預算案中,找出甚麼商機?

  • 寬減二零二零/二一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稅,上限為1萬元,
  • 寬減二零二一/二二年度四季的非住宅物業差餉,首兩季以每戶每季5000元為上限,其後兩季以每戶每季2000元為上限,
  • 4月起,繼續寬減非住宅用戶75%的應繳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寬減額上限分別為2萬元及1250元,為期8個月。
  • 四月起,繼續寬減現時適用於政府物業合資格租戶、地政總署轄下合資格短期租約及豁免書的75%租金及費用,為期6個月。同一時期內,應政府要求以致需要關閉處所的租戶,在關閉期間可繼續獲100%租金寬免。
  • 「百分百特別擔保產品」的申請時限延長至今年底;進一步提高每家企業最高貸款額,由12個月僱員薪金及租金的總和增至18個月,上限由500萬元增至600萬元;最長還款期由5年延長至8年;以及將「還息不還本」安排,由最長12個月增至18個月。
  • 向「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注資15億元,分階段擴大資助地域範圍,由20個經濟體大幅增加至37個,以涵蓋所有與香港已簽署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的經濟體,並將每家企業的資助上限由400萬元提高至600萬元,支援它們充分利用投資協定提供的更佳保障,發展更多樣化市場。
  • 4月起,優化「科技券」計劃,鼓勵本地企業更多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提高生產力或升級轉型。政府的出資比例會由現時的三分二上調至四分三,資助上限亦會由40萬元提高至60萬元,而可獲批項目的上限亦由4個增至6個。
  • 向每名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期發放總額5000元的電子消費券,鼓勵及帶動本地消費,有助帶動生意。
  • 國家與14個經濟體簽署了RCEP。政府正積極爭取香港成為第一批在協定生效後加入的經濟體,協助港商及投資者開拓市場。
  • 爭取在下月底前為包括海事及專項保險在內的合資格保險業務提供利得稅率減半優惠;利便在香港發行保險相連證券;擴大專屬自保保險公司的可承保風險範圍;以及優化集團監管框架。政府亦正準備推行保險業風險為本資本制度,取代以規則為基礎的資本充足制度。
  • 未來3年於香港設立或遷册來港的開放式基金型公司,將獲資助其付予本地專業服務提供者費用的7成,上限為每間公司100萬元。證監會稍後會公布詳情。
  • 投資推廣署及監管機構,會為有興趣來港營辦的家族辦公室提供一站式支援服務,政府亦會檢視相關的稅務安排。
  • 政府將繼續支援5G網絡和應用服務的推展;供應更多不同頻帶的5G頻譜;便利營辦商在合適的政府場所及公共設施安裝基站。
  • 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會向「科技企業投資基金」、「數碼港投資創業基金」兩個基金,分別注資3.5億元及2億元,並把涵蓋範圍擴大至B輪或後期的融資。
  • 在二零二一/二二年度向「創意智優計劃」再度注資10億元,持續推動創意產業發展。
  •  政府持續投資基建,基本工程開支未來幾年將超過每年1000億元,建造業的工程總值亦將增至每年約3000億元。
  • 政府推出71億元的特惠資助計劃,於2027年底前分階段淘汰約四萬輛歐盟四期柴油商用車。
  • 向「回收基金」增撥10億元,延長申請期至2027年,繼續協助回收業界,尤其中小企提高作業能力和效率,應對本地和境外市場的最新需求。

編輯:梁巧恩

【退休儲蓄扣稅秘笈 創富增值雙重賞】

【積金透視】可扣稅自願性供款 點先可享12% 總回報?

【管好MPF】BCT專家出謀獻策 扣稅入返自己袋

【去舊立新】轉移舊TVC至BCT或作出新供款  享高達1.41%基金單位回贈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