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雷達應用層面廣 港初創研技術護老、統計人流

科技 15:35 2021/02/19

分享:

分享:

King City Technology首席執行官及聯合創始人黃永基認為,雷達技術的應用層面相當廣泛,盼能藉此技術推動香港智慧城市發展。

隨著物聯網(IoT)市場逐漸成形,曾經一度只屬軍用,以及用於無人駕駛汽車研究的毫米波(mmWave)雷達技術,近年應用更加廣泛。本地初創King City Technology就看準雷達技術發展潛力,近年積極研究將雷達應用於不同場景,當中包括醫療院舍、洗手間等地方,藉此推動香港智慧城市發展。

【5G智慧出行】SmarTone推本地首個智慧出行方案 「5G智慧交通安全管理系統」終於上線

【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加快城市發展 業界促政府開放數據

King City Technology首席執行官及聯合創始人黃永基(Gary)接受本報訪問時提到,港人談及「雷達技術」,可能僅會聯想到天氣雷達、自動駕駛雷達,但其實雷達應用範圍比大家想像還要大。

他解釋,毫米波雷達主要偵測物體行動,辨認物件相當凖確。而且可穿透障礙物如玻璃、石膏牆、天花等薄層,也不會像紅外線技術般容易受溫度干擾,能在不利的環境條件下穩定運作。因此,他決定利用雷達技術的優勢,將技術民用化應用到不同的地方上。

據資料顯示,King City Technology現時的雷達技術分別用在商場作統計人流,以及在安老院及殘疾人士院舍作監察,防範意外事故發生。Gary舉例指,院舍會平均安裝100至150隻雷達在天花板上或假天花內,每隻覆蓋6至8米的範圍。透過感測人類的姿勢及動作,來評估長者有沒有跌倒或暈倒,當長者距離地面的高度低於1米,裝置就會透過電話網絡或Wi-Fi網絡,立刻通知長者的家人或員工。

院舍會平均安裝100至150隻雷達在天花板上或假天花內,每隻覆蓋6至8米的範圍。(黃建輝攝)

不過,畢竟每個長者的跌倒動作都略有不同,要準確地分析到長者的每個動作也並非易事,花上不少時間收集動作數據。Gary透露,每個客戶項目需持續跟進一段長時間,由計劃如何擺放雷達,到拉線安裝及其後的數據更新,可能都用上2至3年。

至於談及香港的智慧城市發展,Gary坦言近年看到政府有比以往更積極推動,也嘗試以不同方式加快腳步。不過在香港加速的同時,其他國家及地區也更出力發展,要追趕也不容易。加上港人對科技的私隱問題充滿疑慮,或成為港府發展智慧城市的阻礙。

智慧燈柱的攝像鏡頭引起監控疑慮,Gary建議港府可使用雷達技術,釋除外界的憂慮。(資料圖片)

他舉例指如智慧燈柱一事,攝像鏡頭或會引起監控憂慮。他建議政府可利用雷達技術,來釋除外界對攝影鏡頭的監控疑慮。Gary指出,雷達只會蒐集物件種類、形態、速度及步行方向等,毋需紀錄市民的身份和特徵。若政府要提升智慧城市的效能,可多考慮使用雷達技術。

【初創兵團】路癡室內點搵路?無障礙室內導航供商場導覽+語音提示

記者:曾曉汶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