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缺櫃潮」料持續至4月 船運成本上漲3倍 供應鏈挑戰能否解決?

商業 19:30 2021/01/17

分享:

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困擾全球接近一年,物流及供應鏈依然嚴重受影響。有業界人士估計,貨櫃短缺的情況最快在4月才能稍微緩和。惟本港企業在疫情期間加快轉身,加快供應鏈數碼化進程,料未來趨勢將持續。

【阿里巴巴】全球航運陷「缺櫃潮」 菜鳥網絡推出貨櫃訂艙服務

國際貨運代理商Flexport亞洲董事總經理高學亨表示,去年疫情爆發初期,中國工廠復工後,廠商大量補貨供予歐美客戶,船運需求開始爆升。及後抗疫相關用品需求亦急增,並需要依賴空運緊急運送,惟客機停飛,只能以貨機運送。高指:「空運成本急增5至6倍。」

高學亨認為現時物流供求依然「極度不平衡」。電商崛起,加上居家抗疫相關產品的需求持續。他透露與疫情爆發前相比,現時前往美國的船運航線價格上升2至3倍;前往歐洲的航線更上漲3至4倍。

【零售寒冬】分析料零售市道漸恢復 舖租回落帶動Donki、迪卡儂疫市得益

除了需求急增外,供應不足亦是問題癥結之一。不少港口的工作人數減少,貨件處理速度大幅減慢。

現時落貨平均需時1至3日,但正常情況應只需2至3小時。

他又指,目前平均3個貨櫃運至歐美,僅得1個可回流至中國,使「缺櫃潮」非常嚴重。情況最快在4月至5月才有機會緩和,取決於疫情發展及供應能否提升。

高學亨認為,廠商若要自救,只能加快善用數據及科技。他指,過往香港物流企業數碼化的步伐非常緩慢。過去一年的疫情顛覆舊有思維,業者才開始適應新趨勢。對於前景,高學亨認為未來3至5年內,如何藉數碼化減低成本,將會是成功關鍵之一。

他舉例,廠商可藉數據預計市場需求,提前與船運供應商作配對;又可透過分析各地庫存,把貨件分批運送。「例如小部分供應緊張的,先以空運方式出貨;其餘的用船運,減省成本。」

《ET贏商》每集請來香港企業丶品牌,分享疫下營商Tips。即看最新一集:

【農曆新年】MegaBox設Sanrio賀歲天燈園 料帶動人流及銷情比平日增1成

記者:葉泳珊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