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兵團】港建築師藉藝術裝置走入社區 向公眾傳達社會議題
▲ 蕭健偉(右)與好友彭展華(左)及陳樹仁5年前成立本地建築設計工作室AaaM Architects,致力以「建築」作為媒介,探討各類社會話題。
在香港這個寸金尺土的地方談「建築」,或會令人聯想到幾塊石頭以及其商業價值;而建築師一般給人刻板印象,往往不外乎是畫圖則、助地產商謀取最大利潤等。但有否細想過,建築與我們的生活,其實比想像中更加緊密?建築師更能擔任起聯繫社區的重要角色?成立5年的本地建築設計工作室AaaM Architects,就致力以「建築」作為媒介,將日常無法表達的想法,透過藝術裝置帶入社區,向公眾傳達社會議題。
為了讓港人更了解建築的意義,蕭健偉(Kevin)與好友彭展華(Bob)及陳樹仁在2015年共同成立AaaM,盼透過研究建築為切入點探討各類社會話題,打破一般人對於建築師的刻板印象,將設計建築與生活的距離拉近,關心環境永續及城市創意的發展。
Kevin提到,在香港這個被摩天大廈包圍的石屎森林談建築,大眾最先必然是聯想起地產開發及裝修等工作。但其實建築並非僅作商業用途,其背後的意義及理念更需要大眾理解。Kevin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多次強調:「建築從來不僅是實體空間的塑造,更是人類生活的媒介、思考問題的模式、以及文化的載體空間。」
Bob解釋,要把建築文化帶入人群走入社區,就必須由最貼近生活的方式入手。因此在工作室創立初期,3人主要從不同的媒體平台發表關於建築學的評論,以母語向大眾推廣建築設計,把建築知識普及化。其後,AaaM逐步在地方或商場設計裝置藝術,探討不同的社區及心靈問題。
運用空間設計 領導大眾走入心靈深處
如近日藉着油街實現最新的展覽「安樂一課」,運用他們空間設計的專長,建造一個空間讓公眾探討安樂感,以視覺效果帶領大眾一步步進入到心靈深處。Kevin表示:「游走在變幻莫測的社會,持續接近一年的疫情為香港帶來不安,我們更需要藝術去探討情感和價值觀。」因此他們應用「留白」元素,在安樂研究室刻意劃出大量空白空間,讓公眾好好沉澱,從而得出對安樂的想法。
除此之外,AaaM早前也為香港藝術館設計一組以鋼條及水泥為主要材料的3件大型戶外裝置,名為「城尋山水三部曲」。Bob透露,此設計寓意着在步伐急速的城市中,山水天地卻彷彿慢慢被淹沒褪去,大自然被剷走或填平,猶如初心逐步消失。
AaaM盼透過是次項目,建構一連串空間體驗,讓遊人在城中尋回山水天地,令他們生活節奏可以慢下來,重新思考自己的夢想。值得一提的是,城尋山水三部曲在今年中獲得由德國品牌設計委員會主辦的2020年標誌設計獎,最近更入圍世界建築節。
長短期項目交錯 幫補收入
當談到藝術和商業的問題,Kevin坦言平衡兩方,交叉互補才是最理想中的發展模式。
他透露,目前工作室分別會接長、中、短期項目,其中長期項目主要是為地產起樓。而中短期項目則是設計裝置藝術,「長短期項目不斷交錯,對我們這種工作室來說相較靈活,才會有較穩定的收入。」Bob也解釋,背後有20人團隊要養活,所以一定要尋找不同方式去幫補收入,才能有助延續業務發展。
【創業兵團】港男不甘手寫文化沒落 創本土記事本品牌保存手寫溫度
記者:曾曉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