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訓練App】線上語言發展平台「樂語路」 支援SEN學童免費學習
▲ 本港言語治療服務資源有限,網上語言發展平台「樂語路」的中大團隊分享,內容針對廣東話的言語訓練,期望將言語訓練服務數碼化並以更多互動有趣方式表達。(張寶燕攝)
新冠肺炎疫情反覆,中小學及幼稚園相繼再度停課,連帶不少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的訓練和學習服務都受影響。專門為語言障礙兒童需要而設的網上語言發展平台「樂語路」,除了提供數碼化的言語治療,近日更將講座及工作坊服務改以視像方式進行。
本港言語治療服務資源有限,加上疫情阻礙令服務拖延,治療語言發展問題兒童亦見延遲。「樂語路」項目經理李頌恩指出,現時大約有兩萬名學前兒童及小學生,有不同程度的語言發展問題,惟每名接受評估後需要跟進的兒童,平均輪候接近1年,才可接受政府資助的學前介入及支援服務,有些個案輪候期更長達2年。
6歲前關鍵期 及早識別治療
小朋友在疫情下多留在家,家長亦面對擔當家居言語訓練員的重任。李頌恩指推出平台是希望在學童6歲前的語言發展關鍵期,及早發現(Early Identification)以及早治療(Early Intervention)有語言障礙的兒童,爭取最有效的黃金治療時間。
平台的內容主要以動畫方式表達,務求讓小朋友可在較輕鬆、互動及溝通的環境下進行練習,同時作為電子教材支援家長。
其涵蓋網上資訊平台、語言遊戲應用程式、家長講座及工作坊、直接語言治療和義工服務5大範疇。
李分享,應用程式內還設有生活提示貼士,讓家長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升兒童的語言能力。
該平台由香港中文大學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開設,中心主任兼中大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教授鄧慧蘭表示:
有別於市面上一般的網上外語學習平台,該平台專門提供廣東話的言語訓練,冀以免費形式,為基層家庭兒童提供更多電子學習資源。另加上團隊結合語言學及語言病理學的深厚基礎,可令兒童有系統地提升語言能力。
綫上講座工作坊 家長增數倍
團隊分享,花了3年多時間籌備,於2017年起獲中信銀行支持,自2018年推出「樂語路」App,至今已有逾1.3萬名家長登記平台。
透過將言語治療服務數碼化,中心亦可從中獲得不同數據,如記錄了哪些發音錯誤、學生評估數據,來作跟進服務及改善系統內容。
改善內容方面,現時提供的簡單篩查主要包括發音及詞彙部分,未來將會增加更多語法及語文轉換,相關新練習及遊戲將會在本月上架。






疫情下難以舉辦實體工作坊及進行語言治療,但同時發現,活動轉移到綫上視像形式進行後,更容易配合家長工作及照顧家庭的時間,家長的參與人數增加了3至4倍。李指,如果疫情趨緩,將考慮綫上綫下混合式舉辦活動。
記者:張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