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兵團】金融從業員轉戰農業 開拓水耕菜品牌
▲ Aqua Green創辦人林雅明本來從事金融行業,她懷着對綠色事業的滿腔熱誠,不惜在8年前放棄高薪厚職,投資千萬開設水耕農場。(湯炳強攝)
香港寸金尺土,經營農業絕非易事。前金融從業員林雅明(Tracey)懷着對綠色事業的熱誠,轉投農業,成立蔬菜品牌雅翠堡(Aqua Green),引入海外水耕栽培技術,冀走高效率和高增值路綫,種植出安全健康的新鮮蔬菜,供應本港市場,並於近年進駐大型超市及提供網上零售,每月錄7位數字營業額。
在食物安全危機的陰霾下,市民對健康食材的意識相應提高,本地菜的需求亦日漸增加,但要在本地經營菜場並不容易。為了港人能吃到既安全、健康,又價錢合理的新鮮蔬菜,Tracey於8年前在廣東惠東簽下2,000畝農地,投資千萬開設水耕農場,當起現代農民。現時,Aqua Green在惠東縣及雲南投資了具HACCP認證農場,每天可以供應5,000至6,000公斤的新鮮沙律菜。
引進澳洲技術 灌溉水經消毒
對她而言,農業並非夕陽產業,「蔬菜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材,是人類的必需品。農業經濟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事業,對社會帶來莫大的裨益。」
本來從事金融行業的Tracey,之前曾在環保公司從事環保項目的投資,經常接觸污水處理、垃圾焚燒等內地政府項目;在實地考察的情況下,眼見許多觸目驚心的環境污染問題。從小在澳洲長大的她,看到澳洲水耕農業十分成熟,相比土耕,不僅品質、產量有保證,還能降低水資源的使用和污染排放,更加堅定其投身水耕農業的信心。有別於傳統種植方法,水耕種植的蔬菜毋須使用泥土種植,節省種植用地之餘,同時避免攝取泥土中的重金屬。Tracey和合夥人於8年前引進澳洲的水耕技術,其灌溉用水亦經過多重消毒,在可控環境下種植。
談到最難忘的經歷,Tracey憶述4年前,Aqua Green曾有機會參與一場廚師界盛會,卻在舉行前夕慘遇廣東省百年罕見的大雪,整個溫室棚架倒塌,損失慘重之餘,更喪失大好的宣傳機會。Tracey仍記得當初絕望的心情,由於大量農作物被毁,迫不得已做出取捨,失去了部分客戶,但最後仍然堅持繼續營運,耗用3至4個月時間重建水耕種植場。
擬商業區開店 盼普及水耕菜
Aqua Green最初以供應餐飲業的B2B(企業對企業)業務為主,發展至今擴至零售市場,平均每月營業額達數百萬元。現時,公司正籌劃在本港的商業區開設旗艦店,售賣新鮮沙律、各式菜湯及新鮮菜汁等,冀讓水耕菜變得更普及化。
【網購商機】FoodWalker設網上食材批發平台 推獨特食材吸客
事實上,美國太空總署早於10多年前已研究水培法,更認定它是「未來的農業」,而且近年來,農業生產科技進步和相關知識增加,坊間亦有不少農業科創公司應運而生,未來農業或將出現一番新景象。Tracey亦看好未來農業經濟,她認為倘能將水耕技術應用至生活上不同層面,甚至是各行各業,長遠有助實現全民耕種,使本地在糧食方面回復供應自主,有助推動本地可持續發展。
記者:施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