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銀行】新興銀行私隱保障不足 報告揭35%受訪者缺乏信心
▲ 工程與軟件開發解決方案提供商EPAM Systems進行調查並發表《EPAM Consumer Banking Report 2020》報告,訪問4,500名來自美國、英國、香港及新加坡的消費者,探討及研究消費者對銀行業轉型的態度和期望。
隨着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迅速,香港銀行業正面臨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銀行作為歷史悠久的傳統行業,給予大眾印象根深柢固,難以一時一刻徹底改變消費者習慣,新興銀行(Neobank)要在市場起步甚至立足,也並非易事。
【FinTech】疫情加速銀行業數碼化 SAS:業界增採用反洗錢方案
工程與軟件開發解決方案提供商EPAM Systems進行調查並發表《EPAM Consumer Banking Report 2020》報告,訪問4,500名來自美國、英國、香港及新加坡的消費者,探討及研究消費者對銀行業轉型的態度和期望。
EPAM Systems銀行與財富管理全球負責人Panos Archondakis接受本報訪問時直言,對調查結果頗為驚訝,「外界一直認為科技創新令全球各國都爭相發展FinTech,虛擬銀行的出現或動搖傳統銀行地位,但結果卻顯示,短期內虛擬銀行並不能代替傳統銀行,新興銀行也並非如想像中對傳統銀行有着莫大威脅。」報告揭示,目前有82%消費者依然對傳統銀行的服務感到滿意,只有4%的受訪者略有不滿;同時僅有3%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正使用新興銀行作為唯一的銀行帳戶。
報告顯示,35%受訪者認為信任問題是阻攔他們轉用虛擬銀行的重要原因,Panos解釋,由於新登場的虛擬銀行沒有經營銀行的經驗,港人對新興商業模式的風險控制依然抱持謹慎態度,擔心虛擬銀行的網絡安全不足,以及私隱保障不足。
由渣打香港牽頭組成的虛擬銀行Mox Bank早前因出現技術問題,洩漏用戶資料。雖然Mox Bank事後指,已在後台流程中,加強驗證月結單的準確性,但依然引起外界對虛擬銀行私隱保障的質疑,Panos坦言:
若虛擬銀行爆發私隱安全問題,這或是一場災難。
Panos也指出,若銀行要以數碼服務吸客,在處理客戶數據上必須更加小心,系統網絡保安設置不足,將嚴重影響業務發展。他多次強調,新興銀行目前不應只關注利潤及盈利,應先贏取客戶信任,證明其安全系統實力,否則只會成為發展阻礙。
記者:曾曉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