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分析】特朗普促成外交三贏方案 伊朗獨憔悴
美國總統特朗普促成以色列跟阿聯酋的和平協議,罕有獲得舉世讚賞,屬於一個三贏方案。贏家除了特朗普和以色列,還有巴勒斯坦,可以免於繼續失去約旦河西岸的土地。唯一輸家就是美以阿三國的共同敵人:伊朗。
- 特朗普處政績,以色列擴大版圖
- 巴勒斯坦縱不忿,可保西岸領土
- 起示範作用,統一對付伊朗戰線
特朗普周四(13日)在白宮宣布今次的外交成就,以色列跟阿聯酋達成和平協議《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同意外交正常化。三國官員均形容,協議是「歷史性」,也是步向中東和平的突破。
對特朗普來說,《亞伯拉罕協議》當然是重要的外交勝利,也是11月大選前的亮麗政績。特朗普任內曾致力於北韓棄核談判,但如今陷於停滯;對中國全方位角力,國內評價好壞不一。
《亞伯拉罕協議》縱未直接調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但至少促進中東和平。雖然1979年跟埃及、1994年跟約旦簽署和平協議,但以色列一直未獲區內絕大部分阿拉伯國家承認,也未建立正式外交或經濟關係。直到現在,以色列終於首次跟波斯灣國家建交。
因此,這同時也是以色列的外交勝利,打破在區內孤立,擴大外交版圖。
盡管跟以色列敵對的巴勒斯坦,形容《亞伯拉罕協議》是向她「背脊捅刀」,但事情真象並非如此。從政治現實而言,巴勒斯坦其實也是一方贏家。
阿聯酋重申,該國仍舊支持巴勒斯坦人民。這並非空口說白話,因為阿聯酋跟以色列同意建交的同時,以色列答允暫停進一步擴大侵吞西岸地區。
根據1990年代的兩國方案,巴勒斯坦日後建國的領土是包括東耶路撒冷、加沙地帶和西岸地區。但以巴和談中斷,以色列持續侵吞西岸地區,製造西岸地區已成以色列領土的既定事實。
這種做法意味,即使巴勒斯坦日後建國,以色列也不打算把這些吞下的西岸土地交回來,也就是說,以巴僵局愈是糾纏,巴勒斯坦能夠取回西岸土地的機會便愈微。
阿聯酋今次簽署《亞伯拉罕協議》是認清了政治現實,盡可能制住以色列,避免巴勒斯坦全盤失去西岸地區。
以色列跟阿聯酋的領土沒有接壤,雙方建交對於中東和平的意義,主要不在化解兩國衝突矛盾,而是起先導作用,在美國統籌下組成統一戰線,把矛頭集中指向共同敵人:伊朗。
伊朗也感覺到「背脊發涼」,大罵今次《亞伯拉罕協議》「可恥」,又指是「愚蠢的策略」。
美國大旗指揮,加上應對伊朗威脅的迫切性增加,波斯灣區內其他國家,例如阿曼、巴林、以至沙特阿拉伯等,與以色列建交,這種可能性無疑是不斷擴大。
免費下載 hket App,關注「全球疫情實時動態」
【hket 網上書展重量級禮品突襲】禮品總值高達$5,227!立即訂閱
撰文 : 陳啟賢
欄名 : 國金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