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分析】賀錦麗成拜登副手 剖析3利3弊
美國總統大選尚餘80多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終於公布副手人選,就是今屆曾競逐黨內提名的女參議員賀錦麗(Kamala Harris)。作為牙買加裔和印度裔混血兒,賀錦麗被視為有利爭取少數族裔選票,可望為拜登競選工程帶來3大利好,但同時也有3大弊端。
- 族裔優勢辯才佳,沒有明顯Haters
- 初選無疾而終,為拜登吸票力存疑
- 尖銳言論恐被借箭,日後拆解更難
賀錦麗加盟拜登陣營,被美國傳媒視為具歷史意義,因為她一人已涵蓋兩大少數族裔身份,其父是牙買加人,理論上可吸非洲裔選票(牙買加雖位處加勒比海,但當地人普遍是非洲裔);母親是印度人,則吸納亞裔票。
她之前在加州當上參議員,已經創造了首名具印度裔血統和第二名擁有非洲裔血統的加州參議員歷史。她的作用不只限於增加拜登在少數族裔得票比例,同時也期望鼓勵更多的少數族裔選民現身投票。因為多個關鍵州分在上屆大選,均有少數族裔投票率下降的情況,有必要加強催谷投票。
賀錦麗的辯論技巧強,顯然是彌補拜登的不足,不只呈現於黨內初選,也在之前任參議員時表露無遺。就像2017年質詢時任司法部長塞申斯,令後者事後形容,賀錦麗的質詢令他大為緊張。
雖然賀錦麗無法代替拜登去跟特朗普辯論,但至少在預定10月8日舉行的副總統辯論,她絕不會讓共和黨對手彭斯輕鬆應對。
還有,賀錦麗人氣在潛在人選當中算是較佳,未見存在明顯的Haters(討厭她的人),這在當前亦見重要。正如本欄多次談到,拜登和特朗普的選舉是一場「爛鬥爛」的角力,比的不是誰受歡迎,反而是哪個較不討厭。加上拜登本已掌握一定優勢,賀錦麗的加盟有助維持這種領先差距。
不過,在Haters不多的同時,賀錦麗撇開族裔外在因素,其實是缺乏標誌性的明顯吸票長處。從她初選表現來看,盡管有過一時風頭,但很快消退,結果之後也得黯然退選;雖然她相對其他潛在副手人選優秀,但在部分民調中,她對黑人選民的吸票力尚不及身為「老白男」的拜登。
此外,賀錦麗初選辯論時對拜登的尖銳攻擊,如今也被舊事重提,成為特朗普陣營的攻擊武器。就像在賀錦麗獲選為副手後,特朗普所發的聲明便引述了賀錦麗曾斥拜登為支持「種族主義政策」。如此「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拜登辯解起來就更困難,而特朗普類似攻勢在未來80多日定必陸續有來。
更難搞是,民主黨支持者在近年走向激進左翼、以至極端左翼的光譜,即所謂進步派,勢力甚至有能力震動傳統建制。拜登沒有百分百把握吸納這些選票,而賀錦麗亦然。賀錦麗能夠稍為擴大拜登對於中間偏右選民的吸引力,但始終不是民主黨當前的重點吸票對象。
在進步派眼中,賀錦麗甚至較拜登更不受歡迎,主要原因在於,她之前做地區和州檢察官時,不只一次拒絕進步派要求,不肯推動刑事司法改革。她更曾反對調查牽涉槍擊案的執法人員,在當前反警暴風潮下,如此被翻舊帳,恐會成為賀錦麗的政治負資產。
故此,賀錦麗縱使在美國傳媒一片叫好的呼聲中再次投入選戰,對於拜登團隊卻不一定全然有利,還需要時間確認在選民眼中孰優孰劣。
免費下載 hket App,關注「全球疫情實時動態」
【hket 網上書展重量級禮品突襲】禮品總值高達$5,227!立即訂閱
撰文 : 陳啟賢
欄名 : 國金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