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寒冬】珠寶業跌幅見底? 李兆波:止蝕回升需待深圳開關

商業 21:05 2020/08/06

分享:

分享:

本港珠寶業依賴內地客消費,6月份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貨價值錄25億港元。

本港珠寶業依賴內地客消費,6月份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銷貨價值錄25億港元,按年下跌56.5%。中大工商管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認為,珠寶業連月下跌已見谷底,若要止蝕回升需待深圳開關才有轉機。

李預計,疫情下9月深圳未必開關,倘若開關後銷售未見好轉,回升需等待更長時間。他又指,珠寶業不同於其他零售,網店無法取代門店,主因為信心問題,以及網店無法給予顧客到門店購買的優越感。

知名度+無租金壓力 藝人裕美開珠寶網店年賺200萬有可能?

珠寶網店24小時營業 方便顧客消費
他稱,若要經營網店,需有成熟的網銷平台支援。更以Amazon為例,有付款和處理假貨、退貨等機制,才能增加消費信心。不過,他亦提出,珠寶網店最大的優勢為24小時營業,以及記錄顧客的消費習慣。

【香港零售】珠寶業成為零售重災 疫情下難望短期內有改善

主售鑽石Miracorn Jewellery經營網店並設有樓上舖,其負責人邵小姐表示,網店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更做到「半夜陪你揀鑽石」;加上其鑽石有GIA證書,透過證書上的二維碼可確認鑽石真偽,故大部份顧客基於方便,選擇直接上網訂購。

她續指,疫情嚴峻時期生意下跌6成,現跌幅逐步收窄至約3成。不過,她坦言有顧客買貨後不敢外出,委托其代為保管至疫情後再取貨。

【零售寒冬】市道最長需18個月復甦 企業顧問:結業、裁員無可避免

記者:馬意文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