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寒冬】市道最長需18個月復甦 企業顧問:結業、裁員無可避免
▲ 麥高樂認為,若未能達到業主、租戶雙方滿意的平衡點;否則只是使零售商現時的「痛苦」轉嫁至地產商。(資料圖片)
香港零售市道面對重重挑戰,見底回升似乎遙遙無期。諮詢公司AlixPartners預計,香港市道需要最多18個月才有望復甦,並需視乎疫情何時受控。
【疫市營商】SweetyMagic轉攻網銷 增電玩領域促銷售
諮詢公司AlixPartners董事(香港)羅堅舜預計,本地零售業需要6至18個月才可逐步穩定,時間長短需視乎疫情何時受控。不論是旅客或是本地消費者,亦需感覺安心,才會重燃購物意欲。
為何業主不減租?
該公司董事總經理(香港)麥高樂又透露,香港租金有回落趨勢,但僅於限簽訂新租約或續約。本地租金高昂,租金開支佔比非常高,特別是於高檔地段開店的奢侈品零售商。即使租戶生意慘淡,但業主仍不願意減租,原因何在?
【零售寒冬】零售小店:業主至今未曾減租 對政府政策無太大期望
【零售寒冬】 零售中小企:租金為死穴 冀政府出面與業主洽談減租
麥高樂解釋,發展商傾向不願意更改原定的租約條款,因他們需要一定資金建設物業,而資金來源取決於發展商能否達到財政收入目標。雖然商戶減租訴求強烈,但他認為必須取得共識,達至雙方滿意的平衡點;否則只是使零售商現時的「痛苦」轉嫁至地產商,對整體沒有幫助。
同時,據麥高樂觀察,國際大型品牌比起本地商戶,更快採取節流措施。他認為,本地零售商步伐較慢,全因出於社區連繫,不情願以裁員、縮鋪等削減開支。不過,始終經營壓力十分龐大,預計本地商戶減省人手、分店的勢頭無可避免。
記者:葉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