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歐關係分析】默克爾人未走茶先涼 對華鷹派勢上枱面
中美角力日益惡化,作為歐盟龍頭的德國遲遲未歸邊落注,但隨著默克爾的總理生涯步入最後一年,其影響力正在消減,包括其親中取態,同時也讓對華鷹派逐漸走上枱面。歐盟對中國轉鷹,恐怕已不再是「會不會」,而是轉幅有多快和多大。
- 默克爾時代尾聲,德國對華態度漸轉
- 周邊國家拒絕華為,德國不得不跟隨
- 默克爾後繼無人,難獨立於中美之間
步入2020年,多個西方民主國家的對華態度都明顯轉向,包括澳洲和英國,但德國始終保持沉默。這緣於默克爾仍然奉行過去那一套,把中國視為合作夥伴,而非競爭者或體系對手,並希望透過貿易影響中國步向開放自由,再加上要關顧一小撮德國企業在華經營的利益,都令默克爾慎於表態。
然而,目睹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展現戰狼外交、持續升溫的新疆人權和港區國安法爭議,德國政界對中國的取態亦趨於強硬。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引述默克爾的保守派盟友指,一旦默克爾離去,相信德國對華態度會有迅速轉變;另有德國工業界高層人士也同意,對華轉鷹是大勢所趨,而且只會愈來愈鷹。
德國聯邦大選預定在2021年8月至10月之間舉行,屆時默克爾便會退下來,不再尋求連任總理。「默克爾時代」終結在即,她的政治影響力正在明顯下降,包括所屬基督民主聯盟的黨友、社會民主黨和綠黨等政治盟友,也不再一味跟隨默克爾,而是爭取機會展示自身政治取態。
這種對華轉鷹正展露於處理華為爭議之上。負責起草5G通訊安全法例的內政部部長澤霍費爾(Horst Seehofer)甚至向反對者釋出讓步信號,不想再跟他們糾纏,令外界估計他將對華為訂立更高門檻,迫使華為落選。
正當法國、意大利、東歐多國和英國相繼把華為排除在外,德國若要跟這些國家5G接軌,便不能一意孤行選用華為;而美國早前加強對華為供貨的禁令,都在為德國製造更多棄用華為的誘因。
在國際政治層面,美國總統特朗普很大可能敗選,也把默克爾置於尷尬處境。因為默克爾當前不跟隨對華強硬的方向,主要理據在於她反對特朗普的孤立主義和手段極端,倘拜登也是高呼對中國強硬(即使有人質疑拜登反中只是口號),默克爾也再無理由不向西方陣營歸隊。
再者,德國大選僅餘約一年,下任總理人選仍未聞樓梯響,意味誰人明年當上總理,也不會如默克爾般在德國、以至歐盟內廣受認同,恐怕缺乏政治能量去帶領歐盟走上一條有別於美英兩國的道路,亦即只有跟隨西方大勢,選擇對華強硬,將是德國和歐盟在短期內唯一選擇。
【歐美關係分析】逢Trump必反太過火 德國急轉彎(訂戶專享)
免費下載 hket App,關注「全球疫情實時動態」
【hket 網上書展重量級禮品突襲】禮品總值高達$5,227!立即訂閱
撰文 : 凌絕頂
欄名 : 國金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