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森報告:本地消費者對虛擬銀行認知激增至93%

科技 17:45 2020/07/30

分享:

分享:

尼爾森報告顯示,本地消費者對虛擬銀行認知激增至93%,而使用電子錢包用戶較接受虛擬銀行服務。(資料圖片)

今年香港本地虛擬銀行正式開通,為了探討虛擬銀行業務在香港的發展及影響,尼爾森(Nielsen)進行「香港個人銀行服務綜合市場研究 2020」,並希望了解消費者的個人財務狀況,以及分析虛擬銀行對金融業的影響。

按該研究報告,愈來愈多銀行消費者聽過「虛擬銀行」一詞,認知度從2018年的67%急升至2020年的93%。然而,認識虛擬銀行的受訪者中,42%知道「虛擬銀行」卻沒有足夠了解,38%受訪者亦無法正確指出任何虛擬銀行的名稱。約7%的銀行客戶指,他們現時有使用虛擬銀行服務,調查亦顯示,使用虛擬銀行服務的意願,從2018年的20%激增至今年的37%。

電子錢包用戶較接受虛擬銀行

此外,超過一半每周使用電子錢包的活躍用户(51%)均表示,打算在將來使用虛擬銀行服務。相比之下,不活躍的電子錢包用戶中,只有較少(27%)用户有此傾向,而非電子錢包用戶中,更只有16%表示有意在將來使用虛擬銀行服務。報告解釋,或由於經常使用電子錢包的用戶更精通科技,並已採用科技於財務管理當中。而不活躍於使用點對點(P2P)服務的客戶,在決定使用虛擬銀行時,或對金融科技不熟悉而受阻。

在受歡迎的虛擬銀行服務方面,約75%受訪者傾向通過開設存款帳戶,作為使用虛擬銀行的第一步。而用户對虛擬銀行的信用卡服務的亦有一定需求,過半受訪者(54%)對虛擬銀行信用卡應用程式感興趣。但就只有18%的客戶表示,會考慮申請虛擬銀行貸款。

>>>【網絡詐騙】借Netflix之名 黑客傳釣魚郵件騙信用卡資料

>>>【華為5G】若華為被禁 德國電信商Telefonica Deutschland有應對方案

報告總結,虛擬銀行提供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創新產品及服務,有望顛覆金融業,並有機會驅使傳統銀行提升和改進產品服務,以及更有效地善用科技,銀行客戶最終亦能從各種競爭中受惠。

尼爾森香港個人銀行服務綜合市場研究2020,旨在為檢視香港不斷變化的個人理財面貌,並提供有關消費者個人理財狀況的看法。研究涵蓋1000多名,年齡介乎18至64歲的香港受訪者,研究數據在2020年6月通過網上訪問收集。

責任編輯:李彥煒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