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禁堂食】外賣容器無立例規管 德國萊茵警告食外賣或會慢性中毒

商業 08:30 2020/07/29

分享:

分享:

香港德國萊茵 (TÜV)執行董事樊兆中表示,香港未有立例規管外賣容器標準,建議市民光顧用合規格或低風險食物容器的餐廳。(陳國峰攝)

本港疫情愈趨嚴峻,政府今日(29日)起全面禁止食肆堂食,外賣成為市民唯一選擇。不過,檢測認證公司、香港德國萊茵 (TÜV)執行董事樊兆中(Martin)表示,香港未有立例規管外賣容器標準,市民食外賣有機會慢性中毒。

【全日禁堂食】戶戶送首推早餐服務 料助餐廳增1成收入

樊建議,市民光顧用合規格或低風險食物容器的餐廳,例如:硬膠中的PP及PET屬低風險;紙及錫紙屬中風險,因為紙有可能有防霉物質或抗菌劑,而錫紙避免盛載酸性食物;軟性塑膠屬高風險,如發泡膠。此外,市民亦可避免揀選需高溫煎炸的食物,因為油的高溫容易使膠溶化,有機會慢性中毒或致癌。用餐後亦避免重用一次性餐具及器皿。

硬膠中的PP, PET是較好的食物容器,市民可留意刻在餐盒上的塑膠種類。(德國萊茵提供圖片)

食品容器檢測有需求 疫情下生意只跌1成多

餐廳使用的食品接觸產品,包括煮食用具、餐具、食品包裝、外賣餐具等的安全相當重要。他指出,即使疫情下,食品容器檢測需求亦不受影響,今年上半年整體生意只按年跌1成多。不少外國企業在香港採購資源,當中必須知道產品是否符合認證,因外國有法例規管容器的標準,要達標準才能出口。「不少貿易公司、餐具公司向廠家買貨之前,會委託我們檢測容器是否符合規格,甚至事後亦會委託我們檢測容器不同批次的狀況。」

【禁堂食】新登場外賣店「便當日子」 7折嘆夏威夷風味丼

現時外國公司生意佔9成,香港公司只佔1成。樊兆中解釋,雖然有本地公司認為符合認證助建立良好形象,高質素的產品亦可定價較高,但香港未有立例規管食品容器標準,變相整體檢測需求不大,建議政府訂立明確指引,如自訂標準或跟從歐洲標準。

【禁堂食】限聚令禁堂食 估計8月生意跌8成逾3000食肆暫停營業

記者:朱悅瀅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