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興起 環球金融SWIFT系統或被取代?
▲ 有指跨銀行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將來或會被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取代,到底業界認為可能性有多高?
數碼浪潮一波又一波,傳統的金融、銀行業已少不免加入科技元素,令整體營運、交易、偵錯效率更高,有指跨銀行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將來或會被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取代,到底業界認為可能性有多高?
按資料顯示,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是一國際合作組織,擁有世界級的金融報文網絡,為環球銀行及金融機構提供安全、標準化的和可信的通道與同業交換報文(message),以完成各種金融票據交易及清算(clearing)工作。目前SWIFT的報文傳送服務已獲全球200個多個國家及地區,多達11,000個金融機構使用。
區塊鏈橫空出現 改變業界
隨著科技技術發展,不少新興技術冒起,而在2015至2016年間,SWIFT就曾出現被黑客攻擊事件,因此有聲音指,區塊鏈(Blockchain)等新式技術,在安全與速度上,或能取代SWIFT的地位。
BC group(00863)執行董事Dave Chapman表示,在現今的數碼世代,SWIFT因為太依賴現有的銀行系統才能做到交易,或因受到系統規限,導致效率較低。「數碼時代下,孕育了新技術如區塊鏈等,並不需要中介機構就可以轉移價值,而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價值轉移系統,可提供額外的交易方式,並且不需要依賴現有的銀行系統。」
金融、銀行業雖然為傳統服務,但Dave則指出,目前全球有3分2人口未曾開設或擁有銀行服務,SWIFT系統對他們而言,幫助不大。「而以區塊鏈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就可以幫助那些未有銀行服務的人做到各種交易,雖然這種大躍進形式的去中介化的系統,被視為是對現有SWIFT系統的挑戰,但採用新式技術方案,對於金融普及而言非常重要。」
區塊鏈技術近年冒起,憑著其去中心化特徵,不少金融機構都開始試驗。
區塊鏈是一種技術協定,並非單一公司的單一產品,而目前全球已經有多個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方案,在速度、效率、透明度等方面可以挑戰SWIFT的地位,因此在這個層面,SWIFT可說是較區塊鏈落後。
SWIFT急起直追 研發區塊鏈
SWIFT北亞地區總經理張志偉表示,近年新技術發展迅速,組織亦不斷探索各種使用新技術的可能性。「近年已留意新興技術如分佈式分類帳技術(DLT)的發展,並在各個領域開始並完成概念證明(POC)。」
>>>【私隱外泄】Instagram無故現bug iOS14相機自動在程式中開啟
>>>【中印關係】印度傳再禁47個中國App 累計封殺逾百個
按資料顯示,2018年SWIFT已完成以DLT技術為基礎的區塊鏈概念證明,以解決Nostro帳戶對帳問題,當中SWIFT就聯合全球34家銀行以沙盒模式測試,參與的包括中國銀行、星展銀行、花旗銀行、渣打銀行、ANZ及三井住友銀行等。張志偉強調,在使用新技術方面雖取得成果,但目前仍不清楚它是否已經成熟,並具有足夠的可擴展性以用於關鍵任務(mission critical)應用程序,如巨額的跨境支付。
Dave認為,區塊鏈可使公司簡化交易流程,減少依賴多個系統。 「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交易系統,將可以簡化內部和外部交易流程,降低人工成本,減少人手和半自動化流程,以更快的結算速度及技術成本降低資本。」而張志偉則強調,新技術最大的挑戰是,與現有系統後台的相容以及現有流程的共存程度。
管理、合規以及標準化也是金融銀行業採用技術時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以確保為客戶提供有效,可預測及可持續的金融服務。
記者:李彥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