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市營商】疫情下零售轉攻網上 電子支付公司看俏
▲ QFPay創辦人及兼政總裁李英豪表示,疫情來勢洶洶,不少商戶都轉至網上,公司亦推出mPayNow方案,商戶可以電郵、SMS短訊等寄出收款通知,用戶可用WeChat Pay、Alipay等付款。
現時電子支付方式愈來愈多,對消費者而言,選擇多當然是好事,但商戶面對眾多電子支付方式,軟件及硬件上就變得難以應付,造就不少電子支付終端方案公司蓬勃發展,錢方好近(QFPay)就瞄準新式支付趨勢,從亞洲出發,將業務拓展至全球。
QFPay創辦人及兼政總裁李英豪表示,一般而言支付方式有兩大體系:傳統支付;以及流動電子支付。前者以已發展國家為主,其支付方式則以信用卡為主。而新興的支付市場就以未發展國家為主,如亞洲地區的印度、馬來西亞、南美洲國家等。「當地人第一個銀行戶口已經是以電子錢包形式存在,以QR code付款已經成為常態。」
今年是商戶轉型好時機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零售行業首當其衝受衝擊。李英豪表示,疫情來勢洶洶,不少商戶都轉至網上,因此推出mPayNow方案。「疫情下零售店不營業,客戶想購物,商戶可以利用mPayNow方案,透過電郵等方式,讓客戶以各種電子支付方式,如WeChat Pay、Alipay等付款。」他解釋,只要商戶的銷售人員將付款通知透過電郵、SMS短訊以及QR code寄給客戶,客戶即可付款,商戶亦能快速收到貨款。此外,亦與電子商貿公司Shopify合作,讓Shopify用戶可以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支付方式付款。
李英豪透露,該計劃去年已經與Shopify商討及籌備,直至到今年初疫情出現,整個項目進度加快。「剛在4月與Shopify方面簽約,見到東南亞商戶受疫情影響嚴重,需求急升,預計7月開始逐步推出。」
李坦言,疫情令不少商戶頭痛,亦有不少人以純網店形式創業,他預計這次疫情會繼續反覆,往後轉至網上銷售的趨勢亦會持續,因為不知道哪個國家隨時緊急封關。
經營網上生意的難度從來都較經營線下實體店為低,轉攻網上,商戶生意可快速遍佈全球,今年將是一個轉型的好時機。
聚焦亞洲高增長市場
目前QFPay的業務已遍佈在全球,李英豪強調,目前公司將聚焦發展亞洲市場,主要希望幫助亞洲商戶走向世界。他以疫情前的新加坡市場為例,曾經試過單月收入飆升10倍,或因為基數低的關係,但他相信,即使疫情過後,亞洲地區增長仍然會持續。
但他亦指出,根據近年打入亞洲市場的經驗,東南亞每個國家雖然普遍支持電子支付,但每個國家,每間銀行取態都不盡相同。「新加坡今年開始有PSA(Payment Services Act) 牌照發出,而印尼去年亦加強對電子支付監管,但泰國則暫時不太歡迎。」他表示,整體而言,監管嚴謹,對業界來說可能是一件好事,可以健康發展,否則會有風險。
據了解,QFPay為商戶提供支付終端方案,能支援全球140個電子錢包及電子支付方式,能為商戶的客戶提供合適的付款方式。
融入物聯網與5G發展機遇大
進入數碼世代,電子支付市場蓬勃發展。錢方好近(QFPay)創辦人及兼政總裁李英豪相信,電子支付將逐步普及,未來若能加上智能物聯網(Smart IoT),如Smary POS(智能終端機)以及5G網路技術,將能更進一步。
>>>【中美角力】白宮考慮未來數週將頒布TikTok及微信禁令
>>>蘋果發佈iOS 13.6正式版 支援「CarKey」虛擬車匙功能
李指出,即使Smart IoT以及5G的出現,可衍生各種場景。他大膽假設:「例如現時疫情下,各過封關,如果可以利用VR裝置配合遠端遙控,讓機械人在各國著名景點現場兜來兜去,每分鐘收費100蚊,可到紐約、巴黎經典、日本看櫻花等,感覺會頗有趣。」他解釋,因為5G環境下,未來5G將有各種創新應用,屆時各種娛樂背後的支付系統才是未來發展方向。
現時無人店已經面世,消費者購物已經不需要經過人手負責,支付環節或許可以省卻。李預料,未來「無感支付」將會逐步流行。「支付環節不存在,不代表支付無存在價值,要讓交易貨款安全送到商戶,當中的系統安全、配合及支援才是最重要。」
記者:李彥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