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詐騙】集中3大行業攻擊 Y世代成頭號目標

科技 10:24 2020/07/14

分享:

分享:

疫情爆發後,本地電訊騙案飆升220%,金融服務及物流則分別升64%、27%,涉及信用卡詐騙、身份竊取、船運詐騙、網絡釣魚、詐騙廣告等。

疫情在家隔離,「碌電話」時間增加,不法之徒或有機可乘。信貸資料服務機構環聯(TransUnion)發表香港網上詐騙趨勢的季度調查,顯示當全球疑似詐騙交易上升時,源自香港的案例卻不升反跌,主要是騙徒改變策略,只集中攻擊電訊、金融服務及物流等行業。此外,Y世代是本地新冠肺炎騙案的頭號目標,佔比逾3成半。

是次調查中,環聯分析以企業為目標的詐騙趨勢,收集數以十億筆網上交易數據,評估逾40,000個網站和應用程式的詐騙指標,比較出今年1月1日至3月10日,與3月11日(世衛宣佈「全球大流行」疫症當日)至4月28日疑似詐騙交易的百分比。

結果發現,疫情爆發後,源自全球的疑似數碼詐騙交易上升5%,惟同期香港的數量卻下降10%。行業分類方面,香港數碼詐騙不法份子的主要目標,首3位是電訊、金融服務及物流公司,與全球排名相似。其中,本地電訊騙案更飆升220%,金融服務急增64%、物流則漲27%,涉及信用卡詐騙、身份竊取、船運詐騙、網絡釣魚、詐騙廣告等。

環聯香港區行政總裁林嘉儀接受本報專訪時提醒,用戶網購時必須提高警覺,如留意信用卡記錄有否出現異常;企業亦應提升資訊保安度。(受訪者提供圖片)

騙徒愛攔截財務信息 即時圖利

環聯香港區行政總裁林嘉儀(Marie Claire Lim Moore)解釋,「當香港整體的疑似詐騙案數目下降時,部份行業的數字卻大幅上升,增幅甚至高於全球,證明本地騙徒大多集中攻擊數碼化發展較快,並涉及大量金融交易的行業。」報告又指,雖然在線遊戲因疫情而爆紅,卻非因立即有利可圖,騙徒轉以瞄準電商和線上金融服務,以攔截共享財務信息。

此外,為了解新冠肺炎對消費者的衝擊,環聯在4月13日進行為期一周的訪問,共調查9,215名來自美國、加拿大、哥倫比亞、香港、印度、南非以及英國的成年人。在香港,30%受訪者指出他們曾成為新冠肺炎相關網上詐騙的目標,當中以Y世代(年齡介乎26至40歲)最嚴重,佔高達36%;嬰兒潮世代(年齡介乎56至76歲)則佔22%。

【網絡安全】Google推出密碼檢查工具 減低黑客入侵機會

【網絡安全】本田總部遭黑客攻擊 暫停工廠生產及關閉辦公室

消費模式改變 增攻擊缺口

林嘉儀表示,一般以為騙徒多以較年長且不熟悉數碼世界的消費者為目標,可是數據卻得出相反的結論。「年輕人對電子科技的接受程度較高,且這與消費者行為轉變有關,當在家工作變成日常,所有人開始習慣網上工作,亦改變了購物習慣。年輕人愛網購,電子交易使騙徒找到更多攻擊機會。」
 
環聯全球詐騙及身分認證解決方案高級副總裁Shai Cohen提醒,現時大量交易已轉移到網上進行,面對騙徒試圖乘虛而入,企業必須作出相應措施,包括善用預防詐騙工具、加強騙案識別。

記者:姚慧儀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