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轉型】法律界採創新科技 省時減成本

科技 12:57 2020/07/09

分享:

分享:

年利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馮皚怡稱,虛擬實習計劃能助參加者打好基礎,切身了解律師職責,再決定是否投身法律界。(陳國峰攝)

政府4月推出「法律科技基金」,資助律師樓購買或提升資訊科技系統,申請期已延長至7月26日。年利達律師事務所(Linklaters)合夥人馮皚怡稱,近年業界積極應用法律科技(Legal Tech),將蒐集大量文獻及案例、閱讀文件等交予人工智能(AI)處理,從而降低營運成本、提高效率。

涉主觀判斷 AI無法取代真人

《Global Legal AI Software Market Analysis 2019》報告顯示,至2026年,全球法律AI軟件市場料達18.9億美元(約146億港元)。

「現時AI最常用於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在簽署合約前調查企業背景,包括蒐集新聞報道、公司年度報告,不用真人『坐定定』翻查。當要查閱大量文件,AI亦可快速分類哪些使用香港或美國法例,從而節省時間,讓真人律師跟進更有意義的工作。」惟馮皚怡提醒,涉及主觀判斷的任務,AI永遠無法取代真人,包括出信、談判及討論法律論證,故不擔心被「搶飯碗」。

在新冠肺炎衝擊下,香港在內的多地法院,相繼引入視像遙距審訊。她認為,業界充分利用科技處理司法程序,可避免耽誤審訊,確保司法公義。「但能否加快法律界數碼化,則言之尚早。要看疫情後,工作模式如何改變。」

【創業兵團】港企為救亡賣客服方案 疫市生意報捷

本地紡織企業堅持「香港製造」 轉型生產發熱專利產品

虛擬實習 一嘗見習律師滋味

「法律」常被視為高不可及的專業。為鼓勵新人放膽入行,在全球20個國家或地區設有30個辦事處、總部位於英國的年利達,去年於當地透過InsideSherpa平台推出免費綫上實習計劃,任何背景人士,均可在網上模擬擔任見習律師。今年5月底,香港成為首個海外試點。

馮皚怡表示,參加者可以將自己在7個單元中完成的工作,與年利達律師事務所團隊在真實環境中完成的標準解決方案,一併比較。(陳國峰攝)

目前,英國有超過1萬名登記用戶,香港僅個多月亦有2,071名,反應踴躍。虛擬實習計劃共分7個單元,圍繞股份買賣交易,包括準備商業法律文件、從事法律調研、為客戶留語音消息等。「每個任務事先告知所需時間,亦有律師拍攝講解片段、附載資料,好像一個網上遊戲般,能隨時隨地完成。」

她續言,虛擬實習可避免資訊不對稱,「初步了解和認識我們的工作,以提高入行信心,包括欲轉學系的大學生、打算轉換職業的人士,有機會看看是否真正有興趣投身法律界。」

記者:姚慧儀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