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工業界「疫」境中應變 拓內銷及延伸業務

商業 18:24 2020/06/03

分享:

分享: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會長廖錦興認為,目前新入行之年輕人大多缺乏創新思維,寄望他們可「跳出框架」,憑創新念頭助業界開闢更廣闊的市場。(黃建輝攝)

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工商業停擺,企業在疫下之應變能力甚為重要。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會長廖錦興接受本報訪問時稱,為應對疫情影響,業者除了拓展內銷市場外,亦可善用現有資源延伸發展其他業務。即使業界近年面對重重難關,他仍然看好行業前景,相信本港工業界可憑軟實力突圍。

【香港製造】新冠肺炎疫情 港「再工業化」契機?

廖錦興指出,本港出口數據亦已充分反映行業情況,業者近月訂單均大減或被取消訂單,估計疫情對工業界影響遠大於貿易戰、沙士及08年金融海嘯。不過,隨著內地復工,需求逐漸上揚,業者亦更注重內銷業務。整體而言,業界在4月至5中旬的訂單數量有回升趨勢,預期第3季仍可維持一定數量訂單。不過他強調,工業界涉及多個範疇,雖汽車零部件、工業器材及醫療設備等內需產品表現值得鼓舞,惟個別範疇的訂單回復進度仍然較差,如珠寶業。

應對疫境,他認為最重要是「應變」,除了整合業務及將系統升級轉型,為市場復甦做好準備外,亦可善用公司或廠房現有資源,找出可以延伸發展的方向。他以玩具業為例,由於已有既定生產工具及模式框架,故可善用現有技術及材料,改以製造非玩具產品,甚至可支援其他已接獲訂單的工業範疇。而該協會旗下會員,亦正藉有關方法提升自身競爭力。

另外,有外媒曾指不少美、日企有意將生產線撤出中國,問及會否預期本港工業界亦有相類似舉措時,廖認為不會出現有關情況。他解釋,由於撤廠需動用大筆資金,故業者不會貿然作出此決定,加上早在疫情發生前,業界已一直有在一帶一路沿線的重點國家發展。據他了解,業者並非「搬廠」,而是增加生產線居多,他們主要將簡單的生產工序轉移,而高技術工序仍會留待於中國生產。

倡創新思維 鼓勵青年人加入行業

在全球及本地經濟不明朗下,廖坦言本港工業界亦不能獨善其身,惟長遠而言,仍然看好行業前景。他指,縱使本港地少人多,工業界難以生產為主導,但相信業界可憑創新科技、高端系列管理,甚至工業4.0等軟實力,在市場上突圍。再者,以亞洲區計算,中國以外的其他市場內銷需求亦為龐大,故本港工業界均有充足空間發揮。他同時寄望新入行之年輕人可「跳出框架」,憑創新念頭助業界開闢更廣闊的市場。

「香港青年工業家獎」暨「傑出工業家獎」現已開始接受提名!

【疫市營商】工總夥泰國工業園發展商合作 助港商拓東南亞商機

記者:蘇穎琪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