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自強】有危亦有機 疫情帶動科技新機遇

商業 10:00 2020/06/02

分享:

分享:

疫情下,世人發現科技對醫療及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指出,疫情本身不是一件好事,但亦為社會帶來一些好的轉變。「例如很多科研產品,在太平盛世下大家可能不覺得有需要。現在(疫情下)科研產品有機會被使用,如監察手帶、dashboard、納米口罩丶納米塗層等。」

若不是面對挑戰,人們未必會有動力去改變。過去大家覺得已經做得不錯,為甚麼要改變,為何要做得更好?「的而且確,這個疫情為科技產品帶來一個進入市場的契機,大家不要放棄這個機會。我跟科研單位傾談時,都希望大家能好好利用好這個危中有機的機遇。」

互信如「存款」需要累積
一個地區的科技發展,往往很依靠政府推動,企業也希望政府的政策多對自已有利。他坦言,明白很多商會丶專業團體有不同的理念丶想法及訴求,希望透過互相溝通,找到一些合作的地方。過程中就算有不同意見也不緊的,大家可以傾談,傾完後繼續有不同的意見也沒有問題,我們可以求同存異,慢慢可以令香港整體向前。」

創科局局長薛永恒表示,人與人之間的互信,需要時間投資及累積。(程志遠攝)

要做到和平地求同存異,人與人之間必須有互信。薛永恒相信,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就如信用銀行,存款(信任)透過不斷互動一點一滴增加。他舉例,A及B首次見面,雙方都準時出席,A及B之間的互信存款就多了一毛錢。久而久之,會累積了一定的存款。「可能有一天B遲到了,信用下降,等於A在信用銀行提款。若存款豐厚,提一點款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存款不夠豐厚,就會出現赤字。所以無論大小事都要爭取機會,在信用銀行中存款。在未來的工作中,都希望與持份者建立這種互信。」

記者:梁巧恩

【Zoom安全疑雲】Zoom向GitHub尋求意見 擬加強視像通話加密技術

【科技精華】Apple與Android系統齊現漏洞?

【科技抗疫】首款UV透明口罩面世 可使用一個月售380元

【科技抗疫】美國無人機空投醫療物資 助減少身體接觸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