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抗疫】本地設計可重用口罩MASKSAVER 體現STEM精神

科技 08:00 2020/04/28

分享:

分享:

Saving The Mask計劃發起人李偉康(左)表示,有見口罩短缺,亦思考身為STEM老師的自己,如何為社會出一分力,及後他連同業界朋友梁偉健(右)發起Saving The Mask計劃,連同相熟學生,以STEM教學方式嘗試設計口罩。中間為Saving The Mask計劃設計師袁思明。(李彥煒攝)

新冠肺炎疫情下,口罩成為了必須品,有本地科技教育業界有心人就利用STEM教學方式,製作可重用口罩,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亦體現了STEM精神。

今年初,疫情來勢洶洶,口罩被搶購一空,Saving The Mask計劃發起人李偉康表示,當時有見口罩短缺,亦思考身為STEM老師的自己,如何為社會出一分力。及後他連同業界朋友,以及相熟學生發起Saving The Mask計劃,以STEM教學方式嘗試設計口罩。

Saving The Mask計劃下的可重用口罩MASKSAVER,就經過10多次改良才能成功製成。(李彥煒攝)

李偉康同時亦身兼香港發明創新總會青少年發展委員會主席,他指出,STEM中就的「S」本身為「Science」,但其實亦可解作「Solve problem」。「希望學生能以自身技能,為社會問題找出解決方法。」李亦分享,早期與相熟學生商量口罩設計,當學生利用「M」(maths)計算口罩的每日用量後,便將方向定為可重用口罩。

兩星期研發出可重用口罩

可重用口罩MASKSAVER的原型就是由學生設計的。李偉康透露,2月期間,開發團隊每日都與學生以電話及Skype溝通,互相合作建立可重用口罩的原型。「該中五學生在學校已接觸過3D打印技術,自己亦懂得Autodesk的3D設計軟件,整個開發團隊約6人,歷時兩個星期就製作出可重用口罩原型。」

>>>Tesla自動識別紅綠燈及停車標誌 率先供美國車主使用

>>>【疫市營商】Instagram也可叫外賣? 限時動態加入外賣落單功能

李偉康表示,第一代的原型就是由學生用泥膠及模具做出,及後再模仿N95口罩的形狀,利用3D打印以及真空吸塑技術做成第二代及第三代。「3D打印機基本上每所中學都有,同學亦懂得使用,而學生對真空吸塑機就相對陌生,我們亦只擁有1台,成本大約1萬多元。」

Saving The Mask計劃發起人李偉康表示,同學利用3D打印機造出口罩原型,再使用真空吸塑機製造出第二代及第三代原型,目前他們只擁有1台真空吸塑機,成本大約1萬多元。(李彥煒攝)

及後李偉康亦找來設計專業的朋友袁思明,在原型的基礎上再改良,最終可重用口罩MASKSAVER才得以面世,預計5月便可以正式推出市面。

STEM教學需更上一層樓

學生們的創意無限,只要配合STEM教學,可以做到的事情亦層出不窮。Saving The Mask計劃召集人梁偉健自身亦擁有教學中心,並為本地各教育機構製作STEM教材,本地不少院校亦已組織學生到該中心體驗STEM等新科技技術。「我已在本地推動STEM教學有3年,但發現本地STEM教學仍難以普及,當中存在持續性與實用性不足兩大問題。」梁偉健指出,過去3年已在本地舉辦機械人及程式編寫比賽,但要讓學生更上一層樓,確實有難度。

例如當學生學完程式編寫以及機械人運作原理後,可以做到些什麼,如何將這些基本知識再進一步用到現實生活?

梁建議,應再設立更高層次的STEM科目,讓學生從STEM課程中學到的基本知識,作深層次研究及發展。「另一方面,STEM教學亦要與社會現實銜接,應用STEM解決社會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興趣。」他透露,限聚令過後,他們將會舉辦STEM口罩教學工作坊,讓家長、學生共同參與,讓STEM教學更貼地。

記者:李彥煒

免費下載 hket App,關注「全球疫情實時動態」:http://bit.ly/33C83cZ

立即訂閱專享無間斷美股分析: http://bit.ly/2ZN5x1l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