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兵團】社企創業冀大眾重視抑鬱影響 網上推廣接觸各界

商業 16:14 2020/04/07

分享:

分享:

劉雨鈤於2017年決心跳出學校教學生涯的Comfort Zone, 成立社企Social Intern,希望憑藉自己的經驗分享和方法,幫助年輕人尋回自己。(黃建輝攝)

新冠肺炎疫情令不少人情緒緊張,負能量上升,加上城市人生活節奏一向急促,工作及學業壓力又大,或會出現負面、焦慮思想。Social Intern創辦人及執行總監劉雨鈤(Christo)利用Facebook(fb)專頁做宣傳,相信網絡無遠弗屆的威力,成功與一班好友成立社企。

劉雨鈤(Christo)擁有一張圓圓的臉,佩戴着實黑的圓框大眼鏡,面上流露出親切的笑容,天生一副樂天的臉孔。誰會想到在笑容下的她,竟然是一個曾經歷長達10年嚴重抑鬱症的患者?

【創業兵團】藝術家藉自身經歷 創機械人角色為港人打氣

【創業兵團】本地手沖咖啡品牌 市集網店推廣

就讀於香港理工大學的Christo,在2001年發現自己患上嚴重抑鬱,遂主動尋求學校輔導員的協助,但始終對她病情幫助不大。後來她被轉介到瑪嘉烈醫院精神科,需要長期服用重劑量抗抑鬱藥控制病情。

畢業後Christo曾任職設計工作,但發現與想像中有所出入。及後,她開始從事教育工作,曾於不同的中學、大專院校等教育機構工作。「我曾經以為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命,但原來改變人心並不是那麼容易。」

Christo擅長透過觀察客人的反應作出分析,再將客人內心的情緒,通過比喻、情景實例,化成具象,爲客人找出內在糾結的情緒。(施雯雯攝)

2017年,她決心與友人成立社企Social Intern,並在荔枝角的工廈合資設立工作室,與學校合作,為年輕人提供情緒支援工作坊。Christo坦言,Social Intern的營運資金有限,而fb是一個很好的渠道,讓她可以分享自己的抑鬱經歷。「選擇建立fb專頁,而非製作官方網站,皆因相信fb有利於擴大接觸層面。」更可透過舉辦活動功能,方便網絡上不同界別的人士。

而荔枝角工作室「Soul Time」是一個結合藝術與身心靈的實體平台,會不定期舉辦各種助青少年投入社區的活動,例如工作坊、展覽、講座、分享會等,鼓勵年輕人透過行區、觀察、與居民溝通,感受人與空間的對應關係。又以社會實習工作,讓青年建立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創造及加強跨代溝通和連繫發展潛能,肯定生命價值和意義。

實習活動 注重培訓自主性

現時本港物價高昂,年輕人獨立自立的機會愈來愈小,導致「雙待青年」在本港變得更普遍。他們受心理及社會因素影響,缺乏生活動力而賦閒在家,成為「隱蔽青年」,容易與家人發生衝突,甚至不知不覺出現「極端想法」。

Christo表示,Social Intern就曾為一班雙待青年舉辦實習活動,為期兩個月。有別於一般只着重企業配對的實習訓練,Christo更重視的是訓練他們的自主性,讓他們願意投入和付出。同時,他們鼓勵年輕人走出社區,並結合藝術教育,從中更深入地了解自我。

Christo透露,有不少共同理念的團體會借用地方作瑜伽、Team Building的活動場地,他們亦歡迎不同團體或個人形式的合作計劃,冀能透過不同的合作機會,增加其曝光率。

記者:施雯雯

免費下載 hket App,關注「全球疫情實時動態」:http://bit.ly/33C83cZ 

立即訂閱專享無間斷美股分析:http://bit.ly/2ZN5x1l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