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營商】「宅經濟」抬頭 生活物流新範疇
▲ 在港擁有愈20年互聯網及網銷經驗的手趙家祺表示,由去年6月起的反修例風波,以至近月疫情,深深觸及商戶痛點,反思拓展互聯網經濟,希望轉變帶來契機。
新冠肺炎肆虐,市民在家隔離,對於生活用品包括防疫用品、廁紙、新鮮食品、米等的網購需求大增,推動體現在家消費的「宅經濟」抬頭,餸菜配送、線上學習、線上會議、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商機大增。在港擁有愈20年互聯網及網銷經驗的手趙家祺表示,由去年6月起的反修例風波,以至近月疫情,深深觸及商戶痛點,大家反思拓展互聯網經濟,希望轉變帶來契機。
趙家祺表示,過往本地商戶雖對昂貴鋪租感壓力,但仍著力發展線下業務,是次疫情為令大家反思新路向。面對租金不變但生意大跌,此情況觸及商戶痛點,必需積極拓展線上業務,轉危為機。
食肆方面,早前出現「打邊爐家族」案例,令火鍋店生意嚴重受挫,不少火鍋專門店隨即轉推網上落單、外賣自取兼有折扣自救,不少食肆真正體驗宅經濟與網銷的力量。
>>>本地創新智慧物流平台Zeek 供支援餐飲業方案、特快2小時配送
軟件即服務 加快企業轉型
要在本地互聯網經濟市場上分一杯羹,有多年網銷經驗的趙家祺指出,企業必須有完善的後端技術、物流方案,並需不斷更新以符合用戶需求及體驗。他自2017年就開始涉足物流業務,創立專門提供B2B物流及技術解決方案的智慧物流平台Zeek,為商戶提供如一站式與外賣相關的軟件即服務(SaaS)和代營運方案,以節省企業客戶開發時間及支援餐飲業不同的需求。
並由早前主要為大型企業如麥當勞、肯德基、迪卡儂等大型企業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至日前針對港人對生活類用品配送需求,推出一系列特快配送方案,涵蓋電商、餐飲平台、中小餐廳,以及個人客戶。
提供更多付款選擇 有助增吸引力
近日網購需求大增,惟有不少用戶在使用電商平台時,均容易遇上因人流擠擁導致死機的情況,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指出,商戶在轉型時亦須注意技術系統,是否能確保足以應付網站瀏覽量。
此外,在電子支付方式方面,除信用卡外,還可增加如轉數快、AlipayHK、PayMe等,為客戶提供更多可能選擇。還須要提供不同物流方案,清楚列明格價予用戶篩選;以及使用客戶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及分析,助長遠推動營銷增長。
趙家祺補充,過去互聯網經濟經歷三次轉型:1999年入門網站(Portal)如本地就有TOM集團(前稱TOM.COM)、 東方魅力(StarEast)冒起;2003年「沙士」(非典型肺炎,SARS)後電商平台成立,包括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網、京東;2009年則為社交媒體時代來臨。
而據他觀察所得,要發展本地互聯網經濟,業務最終都要依靠物流。早於2014年,生活類用品的網銷已開始發展,這方面的物流需求不斷上升。
記者:張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