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隔離彈弓手 強人管治現危機?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從中國蔓延全球,多個港人熱發的旅遊國相繼淪陷,港人入境也面臨限制。泰國入境安排多次「彈弓手」,不只令人無所適從,突顯政府內部在公共衛生和旅遊收益之間的難以抉擇,或意味總理巴育的強人管治出現問題。
- 政府部門之間說法不一,外界難適從
- 隔離與否,關乎公共衛生,亦涉經濟
- 泰國經濟若現風險,政治震動勢難免
泰國政府亂局始於3月3日,衛生部阿努廷(Anutin Charnvirakul)在Facebook發文稱,所有來自「高危地區」的人士,包括中國、南韓、日本和新加坡,都會被安排隔離。但帖文迅速被刪。
翌日,泰國旅遊部的新加坡辦公室否認相關隔離安排。如是者,類似放風隔離、刪帖、否認等,一再出現,令遊泰旅客大感無所適從之餘,亦暴露出泰國政府內部的角力。
要決定是否隔離遊泰旅客,關乎公共衛生安全,同時也影響到旅遊收益,致使政府部門之間內鬥。
泰國累計確診病例逾300宗,當中1宗死亡病例。在全球各國當中,泰國所面對的公共衛生風險暫時不算嚴重。但觀乎旅遊業同樣依重中國遊客的南韓和日本,也曾因為對封關猶豫不決,引致國內疫情大爆發,泰國倘若限制中國和相關疫國人士入境,在考慮公共衛生的層面,實屬無可厚非的預防措施。
不過,正如上文所述,泰國旅遊業依重中國遊客,而泰國經濟和就業又十分依重旅遊業收益,無疑令封關隔離與否再添一重顧慮。
惠譽屬下Fitch Solutions上月報告便指,泰國所受經濟損害可能是中國以外最慘的亞洲國家,原因是旅遊業在泰國經濟佔比達到13%至14%,並支撐國內1/6的就業職位。
在疫情下,中國下令暫停海外旅遊銷售,甚至限制國內多地民眾外遊;偏偏,遊泰4000萬旅客當中,中國遊客佔27.6%,更是近年主要增長來源。泰國業界指出,單在2月,中國旅客對泰國旅遊業的貢獻便暴跌80%至90%,恐怕最快要待至今年中,情況才有望改善。這意味今年上半年的收益很大機會要陷入冰封。
因此,當旅遊業很可能受到疫情打擊,Fitch Solutions便把泰國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測從3%降至2%;高盛更把泰國今年增長展望從2.4%大幅下調至1%。
政府衛生和旅遊部門角力持續近一周,總理巴育才作出最後拍板,隱隱滲出內部管治問題。而當經濟無可避免受到撼動,下一步震動將呈現在政治層面上。
雖然總理巴育上台,實行強人管治近6年,但泰國政局其實埋藏不少隱憂。近至2月底,泰國反對派的未來前進黨在法庭爭議判決下遭到解散,又引發新一輪動盪。該黨去年大選得票第3多,主要受到年輕選民支持,於是觸發1970年代以來首次學生動員的反政府示威。
即使反對浪潮暫時被壓下來,但經濟稍後一旦明顯轉差,各種民怨集結起來,勢將構成更大震動,甚至危及巴育的強人管治。
撰文 : 凌絕頂
欄名 : 國金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