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息影響】聯儲局減息2原因 保消費者企業信心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持續,衝擊消費者支出。分析指,雖然美國聯儲局減息半厘應對,但也不排除經濟陷衰退的可能。貨幣政策無法恢復全球供應鏈,而且抗疫措施亦會阻礙政府推出其他刺激經濟措施;民眾自我隔離後,料經濟增長放緩。
【美國減息半厘影響懶人包】減息股市波動料未完 關於美國減息的10個Q&A
Marketwatch分析指出,弔詭的是,隔離是控制疫情、又不破壞人口結構的唯一方法。財政和貨幣政策用以緩衝消費者和企業信心受挫,令其在疫情結束時,相對無損。
聯儲局減息前,大多分析師都認為,疫情對美國經濟的最大影響是中國和東亞其他地區的供應鏈受破壞,令美國製造商和零售商無法獲得商品。換言之,只會影響供應方,而不會影響需求方。不過,這個假設的前題有變──疫情持續擴散。
- 全球經濟受衝擊
分析估計,美國、以至全球增長可能只是一個月前預期的一半。供應方受打擊,進而影響全球貿易、消費者信心和支出。
研究人員上周在疫情看似樂觀時表示,新冠肺炎很可能已經在華盛頓州傳播數周,而沒人知道。這是好壞參半的消息,好消息是致命性沒有想像般大,但壞消息是傳播力比預期大,意味疫情或未受控。
如果疫情在美國、歐洲和其他地區肆虐,對經濟影響抱樂觀態度將是錯判。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周一(2日)警告,如不能遏制疫情,第二季全球經濟可能會出現負增長。
高盛和德銀等多間大行重新評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德銀料,美國經濟可能在第二季收縮;高盛預計,今季經濟零增長。
【美國疫情】大行測試後備辦公室 摩通擬Home Office
- 自我隔離的影響
自願或強制隔離是應對疫情不可少的措施,旅行、外出用餐、娛樂活動、體育運動等活動減少;學校和託兒中心須關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人數也下降。
高盛周日(1日)發表報告稱,美國服務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至15%,將受壓;非食品消費佔16%,如果消費者不想購物,也可能面臨危險。
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估計,在疫情期間,用於食品服務、藝術和住宿的支出下跌約80%,公共交通支出跌67%。
如果無人外出,數百萬人或面臨失業、成千上萬企業面臨破產,這是消費者支出下滑的後果。休閒和酒店業員工超過1600萬人;約500萬人從事教育工作;受影響的運輸行業約有120萬員工。
若以同樣計法得出裁員數字,非農就業人數將減少約1600萬,失業人數為2008年金融海嘯的兩倍,是自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
記者:鄧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