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錢」派錢高效率 藉助3項科技加快審批

科技 10:00 2020/02/11

分享:

分享:

 「中小企應急錢」項目吸引大量申請,期內其接獲4.3萬宗申請,60天時間內完成整個批核及發放款項過程,2.8萬個申請單位受惠。

數碼科技加快企業運作,去年李嘉誠基金會發放「中小企應急錢」,短時間內完成由申請至派發撥款的過程,外界對項目善用雲端等技術頗有讚賞。有份參與項目的生活易數碼解決方案團隊,其負責人解釋,項目採用3大科技元素加快運作,成功克服高流量的挑戰。

 「中小企應急錢」項目吸引大量申請,期內其接獲4.3萬宗申請,60天時間內完成整個批核及發放款項過程,2.8萬個申請單位受惠。生活易電子商務及數碼方案總監馮國安(David)指出,其團隊參與項目的網站系統組建,由籌備項目到至接受公眾申請,僅得約3星期時間,以項目規模而言算是挑戰頗大。其團隊在設計時的主要考慮,是如何方便申請者減省填寫表格的時間,同時加快核實的工序。

生活易電子商務及數碼方案總監馮國安指出,因大企陸續引入科技,本地企業對雲端等科技應用的程度已在近一兩年大有提高。(生活易提供圖片)


 
他介紹,該項目三個主要技術構成,包括:1. 採用雲端平台,加快申請系統配置過程,並可確保處理流量有隨時擴展的彈性;2. 以光學字符識別技術(OCR)自動偵測部分申請資料,加入自動填寫的功能,加快用戶申請;3. 積極借力政府開放數據項目,例如食肆牌照資料,加快資料核實過程,讓審批人員專注在有問題的申請上。
 
事實上,近月本港有不少大規模供公眾參與的活動項目,因數碼科技問題而引起爭議。David表示,每個項目、機構都有各自困難與局限,不想進行比較,但其團隊作為供應商,認為設計數碼項目,首要了解客戶項目的目的,繼而選用最合適、符合成本效益的科技方案。以最受關注的流量問題而言,起始階段活動機構未必會掌握公眾反應與申請流量的傾向,「例如到底是一窩蜂湧至,或在申請期內分散遞交。」

「中小企應急錢」整個項目過程中不乏突發問題需克服,團隊有預先找中小企參與測試,並在平台上增設詳細提示。(生活易提供圖片)

他續指,在籌劃過程中,要多了解客戶所想,並解釋困難所在,「有些項目其實沒有必要在太短時間內進行審查,或不需採用先到先得機制。」

馮國安談到,生活易的數碼方案業務,受惠本地企業轉至數碼的大潮流,去年獲得雙位數增長,主要客戶包括金融機構與為零售企業開拓網上業務。問及大企未來會否傾向以內部開發,取代找方案供應商進行數碼項目,他應為,因不同團隊的專長與經驗有別,例如大企的數碼部門會較集中於開發與營運、業務系統相關的項目,但在網頁或移動應用上未必有太多經驗,而後者這正是其團隊的專長。

記者: 周俊霖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