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是大贏家? 伊朗總統魯哈尼才是
美國及伊朗新一輪衝突,起初聲勢浩大,但事情發展下去,卻愈來愈虎頭蛇尾,伊朗的最新反擊明顯是對內交戲,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回應亦相當克制,為甚麼會有這種結果?
看清整場伊朗危機前因後果,不難發現特朗普看似瘋癲言論下,美軍今次擊殺伊朗革命衛隊聖城軍指揮官蘇萊馬尼(Qassem Soleimani)極之高明,符合美國利益之餘,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亦能從中獲益,雙方可謂各取所需。
特朗普當機立斷及時化解危機
先將時間稍微往回轉,看看前因,整件事導火綫之一,是伊拉克將軍薩亞迪(Abdel-Wahab al-Saadi)被解職。薩亞迪將軍是伊拉克民族英雄,帶領擊退當地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極端分子,民望非常高。
不過,薩亞迪將軍當時為擊退ISIL與美軍合作,這便引來極度反美的蘇萊馬尼不滿,要求親伊朗的伊拉克總統薩利赫(Barham Salih)將他解職,隨即引發伊拉克大型示威。
蘇萊馬尼更派人助伊拉克政府鎮壓,下令開槍殺人。衝突後伊拉克民間反伊朗情緒進一步升溫,蘇萊馬尼也十分頭痛,於是策劃攻擊美國,希望美國報復,將伊拉克人注意力轉到美國身上,試圖化解兩伊矛盾。
出乎所有人意料,特朗普果斷出擊,突然出手殺掉蘇萊馬尼,雷霆手段成功破局。
事後看來,這亦是最佳化解危機方法,伊拉克美軍倘被襲,美國很難不反擊,反擊則又會將伊拉克推向伊朗,美國非常被動。可見美國是清醒的,在中東的經營沒有白費,對局勢明明白白。
伊朗總統魯哈尼處境改善
另一方面,從伊朗角度看,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須知伊朗陣營非鐵板一塊,內部亦分不同路綫。
蘇萊馬尼的職責是協助伊朗在中東地區擴張影響力,是中東多國代理人戰爭幕後操盤手,但他過去行事太激進,為伊朗帶來很多問題。
美國中東問題專家埃斯凡迪亞里(Dina Esfandiary)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蘇萊馬尼介入伊拉克、敘利亞局勢,做得太粗暴及張揚,伊朗在其他地區勢力直接與革命衛隊扯上關係,伊朗作為境外勢力,民間反伊朗情緒必然高漲。
這些行動為伊朗政府帶來很大財政負擔,屬溫和派的總統魯哈尼曾呼籲也門的胡塞武裝收歛,減輕伊朗財政負擔,但革命衛隊是法外組織,根本不受控制,蘇萊馬尼繼續我行我素支持胡塞。
蘇萊馬尼這樣標誌性的強硬派人物離世,無疑帶來契機,魯哈尼可望改變伊朗的中東地區政策,中東反而有望變得較和平,令他有空間處理國內經濟,魯哈尼若是理智,應該不會輕舉妄動。
撰文 : 凌絕頂
欄名 : 國金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