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罷工】改革惹民心躁動 馬克龍大計難成事
▲ 今法國罷工規模是近數十年最大,全國數以10萬計民眾上街示威。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的施政,再次成功激起民憤,引發近數十年來規模最大的法國罷工事件,全國數以十萬計民眾上街示威,又揚言無限期罷工。馬克龍恐怕不得不再次撤回受爭議政策,重蹈前總統希拉克(Jacques Chirac)於退休改革的覆轍,失敗收場。
- 沉默大多數上街,抗議權益受損
- 退休制度改革,全球最敏感議題
- 馬克龍太霸氣,反成民憤催化劑
法國經濟學家科恩(Daniel Cohen)對法國目前情況的形容十分貼切,
政府使用一條太短的毛毯,顧得頭來顧不得腳,拉高一點,即去年黃背心示威後減稅,卻要依靠公共開支的人着涼,於是跑出來示威。
相對1年前黃背心初期示威者,以司機等草根階層為主,法國上周四大罷工的示威者,卻包括老師、公務員、醫護人員等專業人士。
在西方民主社會,這些群體往往被歸納為沉默的大多數,因他們工作及生活相對安穩,也有強大的工會組織為他們爭取權益,怎知現時都選擇上街表達不滿。
由此可見,馬克龍政府的施政再次出現嚴重爭議,堪稱成功觸怒另一群法國人,更恐反過來令黃背心示威死灰復燃。
今次示威的觸發點,是在大多數地區都屬極敏感議題的退休金制度改革。
說實在,相信大部分法國市民都明白,退休金制度不改變,將是死路一條,皆因公共開支過於沉重,法國近年疲弱的經濟,永遠無法有起色。
法國退休制度號稱全世界最安全,極其昂貴,且複雜性驚人,按職業劃分竟有42種不同退休安排,進一步推高成本之餘,更造成不公平。
馬克龍也知退休金制度改革難度之高,故捨難取易,並非削減退休金或延遲退休年齡,只是試圖將之統一起來,簡化制度以減低成本及增加公平性。
最終反對聲如此之大,卻不得不談馬克龍的個人性格問題。
眾所周知,馬克龍一直以強勢領袖自居,甚至被諷刺為現代版拿破崙。最新例子是馬克龍日前出席北約(NATO)峰會,敢與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頂撞,以上司向下屬訓話的口吻,公開促特朗普「認真點」(Let’s be serious),贏盡世界關注。
好聽地說,馬克龍的發言帶有霸氣,總是充滿自信;難聽一點,就是馬克龍總是認為自己絕對正確,錯的永遠是另一方。
作為民選領袖,馬克龍對內使出這一套,法國民眾顯然不太受落。最慘是今次激起數十年來的最大規模罷工,愛麗舍宮竟稱要迎難以上,不是火上加油嗎?難怪對於民望曾經高企的馬克龍,示威者既恨且痛,痛罵他不聽意見。
公道地說,馬克龍競選總統期間,早已事先張揚要改革法國的退休金及勞工制度,而且全部寫在政綱之中。當年一人一票推他上台的法國人心中明白,馬克龍只是兌現選舉承諾,回應選民訴求。
馬克龍就勞工制度的改革,不是沒有成功過。他早前取消對鐵路工人的優待,並降低企業炒人難度,提升請人誘因,確實取得一定成效,令法國失業率由10%降至目前約8.4%。
惟任何結構性改變,必然有贏家輸家,漸漸挑起法國人內心的不安全感,習慣穩定的法國人驚覺,保護自己的制度正在消失。
這種不安是非理性的,很難單靠數據消除。怎知領袖對民間反對聲不屑一顧的專橫態度,成民憤的助燃劑,最終令多年積累的民怨再次爆發。
撰文 : 凌絕頂
欄名 : 國金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