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19】互聯網專業協會:政策忽略人才培訓

科技 15:40 2019/10/17

分享:

分享:

互聯網專業協會發表聲明指,對特首在創新科技政策上推出新措施,表示歡迎。惟批評政策對本地從業員支援不足,忽略周全保障。

特首林鄭月娥昨公布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在創新科技方面,提出4大範疇的11項措施,以深化創科支援,建設智慧城市。互聯網專業協會發表聲明指,對特首在創新科技政策上推出新措施,支持本地互聯網產業以及創科的發展,表示歡迎。惟批評政策未有重點對業界的本地從業員提供支援,忽略周全保障。

互聯網專業協會認為,特區政府能擺脫過往的官僚主義,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上勇於創新,長遠有利本地創科的發展。包括成立「智方便」平台,提供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政府服務;開展「精簡政府服務」計劃,推行精簡措施、着手研究法例修訂;訂定測試自動駕駛車輛所需的條件和配套,以締造合適和安全的道路環境推動測試,鼓勵自動駕駛車輛的發展和應用等。

不過,協會批評《施政報告》中未有重點對業界的本地從業員提供支援。聲明稱,雖然特區政府開放「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研究員計劃」、「博士專才庫」的資助範圍,提升非科學園及數碼港園區招聘人手的意欲,增加業界從業員的就業機會,但只有「研究員計劃」對本地從業員的受惠面較廣。其餘兩項資助計劃中,「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只能適用於聘請外地業界專才,「博士專才庫」亦只限於極高學歷人士,一般本地從業員均不能從這兩個計劃中的得到任何好處。

聲明又提及困擾業界從業員多時的「T合約」制度,以及政府提出的「人才重塑」概念。該會稱,曾提議優化制度及全額資助從業員,再進修業界新技術及知識,以及為有意前往大灣區發展IT從業員提供專業培訓,但是次《施政報告》中卻未有提出這方面的具體措施,對此表示遺憾。

該會建議,在目前香港經濟步入技術性衰退的危機中,政府不應單為業界企業提供有力支援,亦應為業界從業員提供周全保障;同時,聆聽業界的實際需要,糾正社會大眾對創新科技的片面理解。

責任編輯:姚慧儀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