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港青拍VR片 3策略增品牌知名度

商業 13:30 2019/09/09

分享:

分享:

IMC Holdings共同創辦人許江彬(左)及洪友豪指,不少港企對VR技術存在誤解,以為只用於打機、看片,但在外國早已商用化。(程志遠攝)

近年虛擬實境(VR)市場日漸成熟,不論是人才培訓、參觀樓盤,甚至墓地探險等,均以VR技術帶來新鮮感。

兩位90後青年,去年11月合資開設IMC Holdings,專門提供VR拍攝服務,更極速於4個月內回本,年內營業額有望達100萬元。共同創辦人洪友豪坦言:「創業起初也怕蝕錢,但人尚年輕,既然沒有東西可以輸,為何不放手一試?」

洪友豪原本修讀資訊科技系,另一創辦人許江彬則主攻市場學,大學畢業後,因不同經歷而萌生創業念頭。最終兩人將工作數年儲下來的錢,合資30萬元創業,至今累積營業額達70萬元。

訂酒店貨不對辦 遂萌創業夢

最初創業,原來與他們的自身經歷有關。洪友豪笑稱:「試過陪家人『睇樓』,個多月來不斷約業主、經紀,過程既繁複又艱巨,圖則亦難以展示單位的真實樣貌。」至於另一創辦人許江彬,就提到一次「中伏」經驗:「去旅行訂酒店,眼見網站照片的房間布置不錯,結果去到現場才發現貨不對辦。」

IMC Holdings主打拍攝VR 3D Scanning(4K高清立體掃描)、360°VR全景拍攝、航拍等,形式有如Google地圖,用家可移動位置,立體地檢視景觀。他們認為,VR有助用家掌握真實環境,在外國早已商用化,例如地產中介利用VR展示樓盤,可節省人力、物力等成本,惟本地起步較慢。

透過360°VR全景模型,有助用家了解環境的真實面貌,睇樓前先了解清楚格局。(受訪者提供圖片)

創業路上總是布滿荊棘,洪友豪表示,市場對VR的認知不深,必須耐心教育。「不少企業將VR誤解成電競,我們要耐心解釋VR的作用,可如何應用到生意上。」許江彬又指:「港人往往以為VR的製作成本很高,動輒達6位數字,其實恰好相反。拍攝一個千呎樓盤單位,4位數字即可完成,最快兩個工作天起貨。」他期望,企業可打破傳統思想,作更多新嘗試。

常言道「識人好過識字」,人脈廣更是職場上的成功因素之一。兩人步入社會工作的時間短,認識的人不多,惟有加入商會拓展人際網絡。當中企業家不時與年輕人分享創業心得,又指點營商之道,使兩人知道如何「做大個餅」。

該公司早前亦採用VR技術,拍下家居用品品牌實惠佔地2.3萬呎的新店,顧客將以「第一身」360度參觀店舖的每一個角落。最特別的是,可從虛擬零售店中,按一下家品標籤、打開連結,便可直接網購;若個別貨品售罄,標籤會被移除。(姚慧儀攝)

為派對場地 推暑期折扣

為增加品牌曝光率,許江彬表示主要有3大策略:「第一,參加創業日活動,向潛在客戶介紹,以及在展覽會中展示成功個案,吸引顧客上門;第二,充分利用成本低、影響力大的網上營銷渠道,在Facebook定期分享案例,準確鎖定廣告受眾;第三,推出限時優惠,近月反修例風波持續,眼見年輕人到派對場地(Party Room)意慾下降,遂為派對場地提供暑期折扣,1元1呎拍攝VR宣傳片,反應熱烈。」

洪友豪補充,針對有名氣的企業或KOL所開的副業,亦會提供免費試拍服務:「希望他們發帖宣傳一下,利用明星效應,提高品牌知名度。」

對於未來的發展計劃,許江彬指,將繼續引入新技術,如發展擴增實境(AR)、混合現實(MR)等,並提高市佔率:「期望今年營業額可達7位數字,目前本地市場潛力仍然很大,地產商、酒店業、零售業、活動展覽等,皆屬服務範圍內。下一步考慮打入內地市場,包括大灣區的酒店及商場。」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姚慧儀 記者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