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兵團】視像面試訓練平台 AI剖析表情動作提升表現
▲ HiHire平台整合商業機構的面試題目,再透過AI分析求職者在視像面試的表現。圖為創辦團隊成員(左起)岑紀樺、陳星皓、李嘉豪、謝鈺恒。(張凱傑攝)
澳洲大堡礁「絕世筍工」10年前在全球掀起熱話,數萬名應徵者透過拍片競逐。時至今日,不少大企業已引入視像面試,過濾及揀選心儀的求職者。有大學生創立HiHire視像面試訓練平台,利用人工智能(AI)分析求職者的臉部表情、手勢、用語等多項範疇,用數據改善面試表現。
來自城大、科大及中大的學生組成「創業兵團」,開發HiHire平台,整合商業機構的面試題目,讓用家模擬視像面試,再透過AI演算片段內容,分析求職者的臉部表情、手勢動作、語速、情感等4大範疇,並製成圖表報告,顯示較為優勝或遜色的秒數,甚至比較其他人的表現,平台亦會提出改善建議,從而希望提升用家真實面試時的表現。
面試片段分拆成圖像 分析逾萬小樣本
自家編寫AI演算學習方法,但處理動態影像的難度遠遠比靜態圖像高。HiHire軟件開發員李嘉豪指出,面試片段會被分拆成多個圖像,平均每3秒拆成一張圖片,並以0.2秒間距,3分鐘的片段就可分拆成過千個樣本,繼而計算和評估用家表現。目前已利用近70段片,用作AI機器學習,換言之也有逾萬個小樣本。團隊亦希望繼續開發語調,如高低起伏;字詞關聯性,即說話內容是否與工作要求相符;甚至求職者的自信程度等,增至近20個分析範疇。
忽發奇想開發針對視像面試的培訓平台,其實跟他們的經歷密不可分。另一位軟件開發員岑紀樺指出,自己和身邊的朋友找暑期實習、畢業工作時,都做過不少這類面試,有人單是今年就已經進行了10次視像面試,但目睹朋友高學歷落選,令他開始質疑:「明明他們的履歷很好,為何過不到面試第一關?」
年輕一代面臨最大的困難,莫過於不懂從何入手準備。HiHire市場規劃員謝鈺恒指出,如果是真人面試,學校懂得幫學生預備及應付,但如果是AI面試,就連學校都不懂得如何幫助學生。他認為這個做法較新,大家都不懂得如何準備,很多時學生不知道自己「衰咩」,也未必能單靠自己找出缺點,因而希望研發一套AI系統惠及同輩。
瞄準用家入手 冀與大學合作
目前引入視像面試的大企業,以銀行、房地產為主,通常在第一階段轉用AI篩選應徵者。團隊未有劍指企業市場(B2B),反而向用家入手(B2C)。他解釋,B2B一定賺得更多,但B2C卻不一定無法「搵食」。他指很多學生會找學校以外的就業輔助,使用他們的平台可能只是百餘元,卻有助找一份4萬至8萬元的工作,相信不少人願意支付。當然也可在平台刊登升學及就業等廣告,甚至也不排除與大學合作,平衡營運風險。
撰文 : 張凱傑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