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院士榮譽資格及獎項頒獎禮暨 Project M.I. 未來領袖培訓計劃啟動禮

表揚45名傑出領袖實踐企業關愛 力推師徒實習計劃籲共融社會

都會情報 09:38 2019/07/29

分享:

分享:

社會企業研究院 (Social Enterprise Research Academy, SERA) 今天假香港浸會大學大學會堂舉行「2019年度院士榮譽資格及獎項頒授典禮暨Project M.I.未來領袖培訓計劃啟動禮」,不但向今年入選的45名政、商、學、民領袖頒授院士榮譽名銜,更於同日啟動Project M.I.( 師徒計劃及實習計劃),除了為中、大學生,亦為少數族裔、殘疾人士配對實習機會,讓企業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打造共融社會。 

匯聚各界領袖 籲企業創共享價值回饋社會

是次典禮雲集各屆領袖,更有幸獲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先生GBS,JP、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黃繼兒大律師、港安醫院慈善基金荃灣理事會主席趙曾學韞教授BBS,JP、前博愛董事局主席兼衍生集團主席彭少衍先生MH、前仁愛堂董事局主席兼國際華商協進會會長羅台秦博士MH、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高級發言人Mr. Herve Verhoosel和世界盲人聯會北美分區主席Dr. Charles Mossop蒞臨主禮,共同實踐及宣揚關愛精神。 

吳克儉太平紳士致辭時以「壯有所用,少有所長」寄語各界,表示社會應致力培育年輕菁英,才能達致永續發展,並鼓勵眾人抓緊大灣區等所創造的機會,促使企業迅速多元化發展,使業界百花齊放。

黃繼兒大律師則於致辭時指:「香港是亞洲倡導數據管治道德的先驅,在數據管治要做到尊重、互惠和公平,與當今環球趨勢對企業要在業務中展現社會責任,為客戶和社會創造共享價值,其實是不謀而合。」

Project M.I. 師徒計劃 促企業實踐社會責任

Project M.I.乃透過師徒計劃 (Mentorship)及實習計劃(Internship),為企業成員提供實踐企業社會責任與吸納新力軍之平台,同時讓學生獲取社會經驗,共建可持續發展社會。於本屆榮獲資深院士的香港劍擊運動員江旻憓更一度分享在劍擊路上如何走過高山低谷,勉勵年輕人不易言敗、力爭上游。

今年獲頒授院士榮譽名銜的部份傑出人士名單如下:

榮譽院士 全球永續旅遊議會董事會主席 Mr. Luigi Cabrini
Mr. Luigi Cabrini曾於聯合國及全球性旅遊組織任職逾30年,包括擔任世界旅遊組織之可持續旅遊項目主任及歐洲區代表之執行委員會秘書,積極研究近年備受關注的可持續旅遊項目及綠色經濟旅遊等議題,具備行業相關之專業知識。現時主要工作是促進酒店、旅遊運營商和各地等的全球可持續旅游標準。他多年來於國際性頂級組織擔任要職,於業界具領導地位及影響力。為推動行業發展及實踐環境與生態保護,更多次出席國際峰會及論壇並擔任講者,探討及宣揚旅遊可持續發展理念。

資深院士 香港女子劍擊運動員 江旻憓女士OLY 
江旻憓女士香港史上首位奪得劍擊世界盃金牌的年輕女將,近日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世界劍擊錦標賽中歷史性奪得銅牌,亦為港隊摘下史上首面成年組世錦賽獎牌。她於國際擊劍聯會公布的重劍世界排名中,成為本地首位世界第一的劍手;加上於史丹福大學畢業,躍身成本地文武雙全的體壇新星。年僅25歲就憑專業知識和為香港嬴得多面獎牌,為港増光,在行業具影響力,表現獲社會及世界認可,榮膺「一姐」之名確是實至名歸。另外,她更為本港一劍擊組織之創辦人,在推動行業發展之餘,同時希望為年輕的劍擊運動員創造一個具支持性和創造性的環境,使他們感到有能力實現個人目標。她亦擔任凝動香港體育基金之凝動運動員支持者,以自身成就啟發和支持體育來提高基層年青人的社會流動性。

院士 香港調解仲裁中心創辦人兼主席 蘇文傑律師
蘇文傑律師獲得著名學府如劍橋大學、哈佛大學、牛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文憑資歷;為本港調解業先鋒,創辦香港調解仲裁中心,提供調解、仲裁服務和培訓,至今擁有會員逾18,000人,訓練超過10萬名教師、公職及紀律部隊人員。在推動行業發展及致力培訓人才同時,他亦不忘慈善工作。蘇律師於2016年成立「香港調解仲裁中心慈善基金」,於全港9間大學設「香港調解仲裁中心慈善基金獎學金」,除提供獎學金及經濟支援予本科和研究生外,亦舉辦「大學聯校調解盃」保送傑出學生到美國哈佛大學接受調解及衝突處理訓練,歷年來捐贈金額超過1百萬。律師本應可按時收費,他卻伙拍科大進行法律科技(LegalTech)研究項目,研發可與用戶聊天、草擬僱傭合約及家事調解協議書等的「AI律師機械人」,為客戶省下找律師或調解員代勞的費用。機械人的任務是利用用戶根據20條問題所提供的答案,找出草擬協議所需的關鍵資料。用戶必須回答所有問題才能擷取協議,這可確定當事人已徹底考慮清楚離婚所要顧及的一切事項,例如子女的撫養權和贍養費等。為了令機械人律師能媲美真人,團隊運用情感分析技術,從文字對話中識別離婚人士的真正感受和情緒,甚至會盡力游說夫婦三思離婚決定。以科技揉合法律與調解,實在為行內一大創新。

院士 Austreme International Limited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周耀祥先生
周耀祥先生為電子商貿監察服務界領導者,目前正開發一個全自動的高速大數據系統,設有百多個虛擬機器每天分析5600萬個電商網站及其連接全球銀行的支付交易數據,以偵測通過收單銀行、支付服務商和電商進入支付網絡的可疑或非法交易,減低銀行不知情下非法交易的風險。現時其開發的大數據系統每月新增約150-200萬個新網站,為Visa和萬事達卡的全球會員銀行及國際支付行業提供服務,例如eKYC(了解您的客戶)以及持續的風險分析和合規監控,包括洗錢、非法交易和欺詐等不法商業活動。周先生亦協助各國銀行打擊違法銷售的處方藥物、煙草製品、兒童色情、偽冒商品及侵犯知識產權等的貿易活動。早前更與「國際失踪與被剝削兒童中心」簽署諒解備忘錄 ,合作打擊網絡罪犯,避免兒童受侵害。

院士 羅氏清潔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羅健偉先生
公司有32年的歷史,主要業務為多間大型物業管理公司及政府部門提供環保清潔服務。現已為80多個屋苑商廈提供清潔服務工作,員工超過3千人,每年營業額高達1億8仟多萬。羅先生更創辦羅氏之友會,為公司年老員工謀福利,包括體檢保障、購物優惠,更與會員共同參加義工服務。他更建議食環署引入升級的德國洗街機,有助節省化學用料及熱水,致力提升行業技術及服務。

院士 琥珀集團創辦人及總經理 謝正勤先生
謝正勤先生是專業文物保護師、本港註冊建築師及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之創會成員。在過去十多年深耕建築文物保育及文化傳承工作,負責本港多個古蹟保育及古建活化項目,包括饒宗頤文化館、尖沙咀1881、半島酒店及上海街618唐樓群活化等大型活化項目,推動新舊融合的城市持續發展方式。謝先生亦於香港大學教授建築文物影響評估等專業學科,積極傳承歷史建築保育經驗。此外,謝先生亦同時開展創意創科領域工作。過去5年先後於泰國、柬埔寨及尼泊爾進行自資創科創投項目,主要向當地青年創業者提供資金、技術及管理方面等支援。他亦積極把這些創科創投經驗伸延至粵港澳大灣區,並已開展有關區塊鏈、物聯網及智慧城市等研究工作。

院士 麥文記麵家有限公司董事 麥心睿女士 
麥文記老店開業逾60年,更獲「米芝蓮車胎人美食推介」。第二代掌舵人麥心睿,為保質素拒開分店,寧賺少點錢亦要承傳上代的傳統味道。面對食材供應難以穩定,她也盡量維持合理價格,真正做到顧客為本。麥小姐亦不忘回饋社會,多年來一直與東華三院、保良局及仁愛堂等不同慈善機構緊密合作,支持慈善活動,推廣社會共融。麥小姐亦對員工盡顯關懷,更連續4屆獲得「家庭友善僱主」之名銜及連續13年獲得「商界展關懷」之嘉許標誌。

有關社會企業研究院(www.seraasia.org) 
社會企業研究院 (Social Enterprise Research Academy, SERA) 本著「凝聚市場力量‧推動社會變革」的宗旨,不斷致力於亞洲地區發展、推動及應用企業公民之原理、模式及技術。社會企業研究院成立之起源可追溯至2001年,本院創院理事接觸到加拿大國家盲人協會的志願工作者Dr. Charles Mossop,,認為他所提倡以良好的商業模式及策略運用在非牟利組織的概念,能發揮人力和社會福祉的最大效益,同時也適合在香港實踐,促成了社會企業研究所的成立。Dr. Charles Mossop亦成為本院榮譽主席至今,盡心盡力地扶持本院成長及發展。2017年,社會企業研究所正式正名為社會企業研究院。 

有關社會企業研究院院士頒授典禮 
社會企業研究院一向致力構建政、商、學、民的多方平台,計劃乃透過評選機制,頒授院士榮譽名銜,以表揚對環境、社會及經濟有傑出貢獻之人士;同時鼓勵企業管理層以自身影響力,於行業內提倡社會責任概念及可持續發展的領導精神。本院今年邀請到聯合國相關組織代表及世界級運動員到場交流及分享心得,以優化跨界別精英的專業水平,促進亞洲未來發展及提升國際競爭力。 

有關社會關愛企業計劃 
社會企業研究院為亞洲首間推動及發展「社會關愛企業計劃」的專業機構。計劃由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 (UN Global Compact) 成員兼本院榮譽會長Mr. Gustavo Berlanga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U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UNSDG) 為藍本建議而制訂六大原則,包括主動推動環境保護、消除就業和職業歧視、消除任何形式的強逼性勞工、積極參與社區發展活動、反對貪腐(敲詐和賄賂)及為顧客提供品質、健康及安全之產品及服務。計劃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得主Professor Harald zur Hausen簽注及認可,舉辦至今已獲逾500多間企業及領袖、全港大專院校、40多間國際/本地商會全力支持。

有關Project M.I. 
Project M.I.旨在提供平台予企業與學生互動,由各行精英在計劃中分享企業社會責任經驗及工作價值觀,讓學生在了解行業實況同時有助企業發掘並培養人才。參與實習計劃之伙伴機構將獲安排學生實習;而參與師徒計劃之企業領袖將與學生直接交流,促進溝通。部分伙伴機構之企業案例更會收錄於本院著力籌備的《社會關愛之聲:可持續發展領袖名錄Who’s Who @ Sustainability》一書中,讓大眾以深入角度認識企業。計劃詳情:https://www.seraasia.org/projectmi/

(資料由客戶提供)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