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係】馮德萊恩充滿戒心 歐盟對華或不如以往溫和
歐盟新領袖出爐,德國原國防部長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當選歐盟委員會下一任主席,11月起接替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馮德萊恩今年初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發表對中國強硬的言論,令人憂慮她上場後,或一改歐盟對華政策,不像近年般溫和。
歐盟與中國近年關係良好,因歐盟對華態度溫和,中方亦認為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在處理與中國關係時非常謹慎。惟馮德萊恩強硬的言論,或會影響中國人對歐盟的觀感。
馮德萊恩先後擔任德國國防部長、家庭事務部長和勞工部長。去年10月,她以國防部長身份訪問中國;今年1月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表示,須在經濟、貿易和安全方面,更加關注中國動向。
馮德萊恩認為,中國不願與別國分享利益,也不願讓自己的利益受限制,往往不動聲色地擴張自己的影響力;美國在二戰後,通過結盟和建立信任取得更大權力,中國與此做法不同。
她解釋,中國透過金錢利誘,讓發展中國家在經濟依賴中國,如向他們借貸,換取國際社會的支持。
訪問中,馮德萊恩在處處流露對中國的戒心,並稱中國友好地籠絡歐洲國家,讓歐盟時常忽視中國如何堅定而機智地實現自己的目標,故歐洲應該聯合應對中國。
馮德萊恩又批評,中國打壓異見人士,以及監控人民一舉一動,包括目前推行的社會信用制度;相信面對全面監控,中國人民遲早會反抗。
作為默克爾麾下資歷最深的現任閣員,馮德萊恩如此公開批評中國,絕非不善外交辭令之過。
記得她去年出訪中國曾在一間大學演講,德國媒體形容她的發言,是將「批評性觀點」包裝於外交辭令中,委婉地提到多個敏感話題,避免直接冒犯東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