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秒找出貨不對辦 AI助製衣業減品檢時間
▲ Quikec開發「AI360」質量品檢平台,勇奪今屆B4B大數據應用挑戰賽專業組冠軍。(張凱傑攝)
一件衣服的誕生,除了設計、生產及推出市場外,品質監管同樣重要。本地初創易迅國際(Quikec)研發出「AI360」質量品檢平台,利用人工智能(AI)取代肉眼,5秒內檢查並找出製成品「貨不對辦」的地方,大幅降低質量檢測的時間,從而提高生產及出貨效率。
傳統產品供應鏈不時遇上船期壓力、各國不同進口要求、高成本、低效率、程序欠透明等各項品檢難題,一旦檢測「肥佬」分分鐘更會造成損失。Quikec因而開發「AI360」質量品檢平台,其中引入「AI360-Q」相機,為超過8萬件成衣製品,拍攝360度照片並進行大數據分析,計算每一款成衣的製作細節。
自動識別問題產品
當用家引入「AI360-Q」相機後,2秒內就可完成360度拍攝,將產品數據傳送上雲端平台分析,4至5秒內就有檢測結果,電腦系統會將有問題的產品抽起並發出訊號。Quikec 總裁及聯合創始人李秋明表示,目前租用阿里雲平台,但整套裝置及軟件程式都是自家開發,有望今年第4季正式面世,而租用費用只需1萬元左右。
相比以往工廠起用品檢員人手檢測,他認為人手處理龐大數量的貨品,容易疲累「走漏眼」,引入「AI360-Q」就有助加快檢測速度,同時減低誤差率。但他強調,引入新技術並非銳意完全取代人手,因為衣服柔軟,難像其他硬物商品單靠輸送帶,就可完成機械化工序,還是需要人手幫忙,將衣服掛在吊架上檢測。
傳統行業轉型 老師傅需時適應
平台另一項發明「智能量度尺」,則可將度量得出的大小尺寸自動傳入電腦系統當中。他指出,以往師傅用尺量度後,要用紙抄寫,再人手輸入資料,平均量度一件衣服都花近20分鐘,但智能尺就可節省近一半時間。傳統行業轉向智能化生產,他特別提出一點,不能一時間改變太多廠房文化,要讓老師傅容易地接受和適應新技術。
撰文 : 張凱傑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