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圖解:奠基至今856年 天主教內地位僅次梵蒂岡(第二版)
法國巴黎聖母院遭大火局部焚毀。巴黎聖母院1345年落成,具超過850年歷史,屬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不但被譽為法國文明的象徵,更是全球天主教徒的標誌性建築物,地位僅次梵蒂岡。如今聖母院在耶穌受難日前遭遇大火,不少教徒都難以接受。
(第二版加入巴黎聖母院年表)
【巴黎聖母院大火】教堂尖頂倒塌 火勢受控 未蔓延至鐘樓(第三版)
巴黎聖母院以中世紀哥德式藝術風格建成,擁有顏色鮮艷的玫瑰窗,屋頂盤踞着石像怪獸,都是其聞名於世的建築特色。此外,巴黎聖母院與歐洲的宗教、文化和音樂創作有莫大關係,可謂宗教文明的象徵。
建築物立面闊43.5米,長128米,總面積約5,500平方米。2座鐘樓高69米,尖塔高96米,各部分於不同時期加建而成。
巴黎聖母院歷史 | |
1163年 | 在教宗歷山三世(Pope Alexander III)見證下奠基 |
12世紀下半葉 | 教堂聖壇、耳堂、正廳部分陸續興建 |
1250年 | 西側立面與兩個鐘樓建成 |
1345年 | 正式完工,取名Notre Dame,意即「我們的女士」,向聖母致敬 |
1730年 | 教堂內裝上大管風琴 |
1789年 | 法國大革命,教堂遭洗劫破壞,更名「理性殿堂」(Temple of Reason),尖塔亦遭拆毀 |
1804年 | 拿硬崙在教宗庇護七世(Pope Pius VII)見證下加冕 |
1831年 | 雨果發表《鐘樓陀俠》,小說以巴黎聖母院作背景 |
1840-60年代 | 教堂獲得修復,尖塔重建 |
1991年 | 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
2019年 | 遭遇大火,尖塔與部分屋頂倒塌 |
【巴黎聖母院大火】慘烈!90米高尖塔盡毀 教堂燒通頂(多圖)
聖母院外部有3座大門,左邊北鐘樓入口為聖母門(Portal of the Virgin),描繪盛放十誡的法柜和聖母加冕的過程。
右邊南鐘樓為為聖安娜門(Portal of St Anne),刻畫蘇利主教與聖母。位於2座鐘樓之間的是最後審判門(Portal of the Last Judgement),門上雕像來自聖經故事「最後的審判」,象徵最後審判日降臨時,決定靈魂上天堂或落地獄的儀式。
內部則分為正廳、耳廳和唱詩堂,為信眾祈禱的空間。
聖母院不但是法國天主教的心臟,且對全球天主教徒極為重要,被視為僅次於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的神聖地方。如今教堂於耶穌受難日前數天被大火焚毀,未能舉行宗教儀式,相信全球信眾都感到難以接受。
【巴黎聖母院大火】或與復修工程有關 總統馬克龍籲重建(第二版)
欄名 : 世界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