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重組?】收購香港快運着數多 港龍歷史任務或完成
▲ 【國泰重組?】收購香港快運着數多 港龍或不再
新冠肺炎疫情下,國泰航空(00293)據報考慮重組架構。國泰航空內部瘋傳,港龍航空品牌可能結束,結合香港快運(Hong Kong Express)改為「Cathay Express」;國泰航空拒絕置評。國泰航空去年收購廉航香港快運惹起熱話,傳統航空公司收購廉航非但不是自貶身價,而且更是慳水慳力明智之舉。廉航毛利遠遠跑贏傳統航空公司,惟後者自辦廉航卻失敗居多。國泰收購香港快運有助避免麻煩之餘,更可同時羅致對方機場升降時段,一舉多得。
- 廉航成本低毛利高,力壓老字號
- 傳統航空自辦廉航,卻失敗居多
- 同購機場升降時段,一舉能多得
國際民航競爭日烈,傳統航空公司生意愈來愈難做,主因廉航成本低得多,賺錢能力卻高得多。
首先必須說明,廉航慳錢並不影響安全,廉航運作成本所以低於傳統航空公司,因為他們可謂更懂得精打細算。
相比傳統航空公司,廉航機隊普遍只有1款機型,而且往往是較新機款。新機較慳油,成本效益高,而單一機款亦便於維修。例如瑞安航空(Ryanair)逾400架機隊全是波音737;EasyJet的300多架皆為空巴A320系列。
除了客機本身,廉航在不少細微之處也同樣精通慳錢之道。如椅背固定不能靠後,座椅更便宜;要求乘客自行打印登機證、行李寄艙另外收費;為空中服務員提供較少訓練,以至要求他們擔當地勤與清潔工等等。
廉航亦多飛短途航線,客機往往一天到黑馬不停蹄,停留地面白燒錢時間比傳統航空公司客機少。因此廉航毛利率能打贏傳統航空公司。瑞安航空「出名刻薄」,毛利率甚至超過20%,遠超傳統對手的個位數。
廉航成本遠低傳統航空公司 | |
航空公司 | 每座位里程單位成本 (CASM,Cost per Available Seat Mile) 扣除燃料;美仙 |
廉航 | |
瑞安航安(Ryanair) | 3.8 |
Wizz Air | 4.1 |
精神航空(Spirit) | 5.8 |
EasyJet | 7.9 |
西南航空(Southwest) | 8.7 |
傳統航空公司 | |
聯合航空(United) | 10.1 |
達美航空(Delta) | 10.2 |
美國航空(American) | 10.5 |
漢莎航空(Lufthansa) | 11.1 |
法荷航集團(Air France-KLM) | 11.7 |
註:2017(美國)、2016(歐洲)年中數據 | |
資料來源:Bernstein Research |
廉航賺錢能力佳,但傳統航空公司開設自家廉航並非易事,而且皆以失敗居多。傳統航空公司集團因為固有市場定位、營運模式、工會力量等因素,想在自家製造廉航辦事方式相當困難,更容易令廉航業務與傳統業務自相殘殺,結果多數都做不長。
傳統航空公司自設廉航失敗例子 | ||
航空公司 | 旗下廉航 | 經營時間 |
聯合航空 | Ted | 2004-2009 |
KLM | Buzz | 2000-2003 |
英國航空 | Go | 1998-2002 |
達美航空 | Delta Express | 1996-2003 |
國泰航空收購香港快運,買入一家現成廉航,則既可進軍較高毛利市場,同時避免自己從頭做起的麻煩
【廉航倒閉】WOW air突停飛1萬人滯留 可以怎「救命」?
此外,國泰購入香港快運,更等於變相羅致對方現時擁有的機場升降時段(slots)。
機場升降時段是航空公司在某段固定時間內使用機場泊位的權利,決定航空公司航線和航班編排,有價有市,在香港機場這種大型國際樞紐,而且本已面臨飽和的機場更尤其矜貴。
由此可見,國泰收購香港快運後,港龍航空品牌市場定位難免變得模糊,加上現時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環球航空業大受打擊,精簡重組架構如果成真其實也不意外。
責任編輯:方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