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力推伊斯蘭金融 利把握「一帶一路」機遇
「一帶一路」規模龐大,橫跨亞洲、中東、歐洲,超過60個國家涉及44億人口,共佔全球三分之一的國民生產總值,當中有20多個國家的人口以穆斯林為主,沿涉及許多伊斯蘭國家的投資和融資事務。有專家指出,若政府和業界能推出更多伊斯蘭相關的金融產品來迎合市場,定必為本港爭得巨大利益和優勢。
「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內地新的國家發展戰略,為推進「一帶一路」發展,內地掀頭成立了亞洲基礎建設銀行(下稱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兩者資本分別為1,000億美元和400億美元。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教授表示,預計2020年亞洲區基建缺口多達7,000億美元,即使將亞投行所有資本全部投入,都不足以應付如此巨大的資金需求,如所有基建都上馬的話,勢必要再進行集資。「在亞洲區能集資的地方不多,如香港和新加坡,如果香港能在當中取得1或2%,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得益。」
香港應更積極思考角色
對於香港於「一帶一路」擔當的角色,莊太量認為金融服務、法律和訴訟服務,以及管理知識等能力固然是香港的優勢,「但香港應想想可否做得更多,例如保險業製作一些承包『一帶一路』項目的產品;銀行又可推出一些衍生產品,如以伊朗貨幣的期貨市場,並與細小國家的貨幣掛以作對沖,減低商易的兌風險。」
他續指,除此之外,香港亦可根據當地具代表性的股市或每個國家的行業龍頭來製作伊斯蘭指數,「這是個『雞和雞蛋』的問題,沒人做就自然沒人買,這指數具莫大功用,不單是只推出一項產品,反映其投資情況和回報,更可反映不同國家的發展情況,甚至比較10年前後的發展速度。」
港伊斯蘭金融落後同區
縱觀鄰近的馬來西亞,國內超過6成伊斯蘭人口,早在2002年率先發行伊斯蘭債券,更在2006年設立馬來西亞伊斯蘭國際金融中心,提供讓監管機構和業界持份者合作的平台。直至2012年年底,該國發行的伊斯蘭債券總額高達800億美元,佔伊斯蘭債券總發行額的三分之二。經過多年發展後,馬來西亞已發行多種不同年期的伊斯蘭主權債券,包括較長年期的債券,成功建立基準利率及基準孳息曲,有助其他伊斯蘭投資產品作風險和回報評定。而新加坡亦在2009年首次發行伊斯蘭債券,圖吸納毗鄰伊斯蘭國家的資金。
回顧香港,立法會於2013年才通過了修訂案,豁免了發行伊斯蘭債券需要承擔的額外利得稅、物業稅及印花稅。至2014年,香港金管局才發行第一批伊斯蘭債券,至今共發行3次伊斯蘭債券,總額共30億美元。從集資額可見,香港處於遠遠落後的階段。
追星趕馬加大支援力度
論到同區競爭,莊太量認為,新加坡可以說是香港最大的對手,惟星洲的伊斯蘭金融較香港發達,香港要追上落後必須加快速度。「過去香港的伊斯蘭債券均由金管局發債,而投資亦非在伊斯蘭產品之中,純粹只為『市場上多一項產品』,現時香港尚未有私人伊斯蘭債券成功發行的實例,金管局的伊斯蘭債券只是一個開始,但要令其日益壯大,港府需要加大支援力道。」
他又指出,馬來西亞、新加坡和英國等地已率先在大學和碩士課程中加入伊斯蘭金融專科(如劍橋大學和新加坡管理大學),培育當地專才。反觀本港現時只提供由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和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HKU SPACE)提供的自費伊斯蘭金融證書課程,可見本港伊斯蘭金融教育發展緩慢。「即使沒有『一帶一路』,伊斯蘭國家的經濟每年以10%速度增長,實在不容香港忽視,能參與其中亦已可獲利不少。」
莊太量認為一帶一路為香港帶來的機遇甚大,特別與東盟的國家之間的貿易會更為頻繁,夥伴關係更為密切。
Insights
何謂伊斯蘭金融?
現今世界的穆斯林人口超過15億,伊斯蘭教法或伊斯蘭法適用於穆斯林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金融活動。伊斯蘭銀行業務的基本原則是︰金錢本身並無內在價值,故不應視金錢作商品,而是一種計價單位。伊斯蘭法禁止在貸款或收款時收取利息,因為他們相信金錢本身不能產生金錢。然而,伊斯蘭法允許通過貿易與投資資產來產生財富。其他伊斯蘭法部分禁止及鼓勵的事項如下:
伊斯蘭法禁止 | 伊斯蘭法鼓勵 |
利息、商業上的剝削性收益(Riba) | 通過正常貿易或商品交易獲利 |
金融產品細節不確定或具風險(Gharar) | 交易及產品細節清晰具透明度 |
投機/賭博(Maysir) | 經努力而獲取公平回報 |
無風險回報 | 經濟參考—共同承擔盈虧 |
News
國務院發布7個新設自貿區
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四川及陝西7個自貿區總體方案,7個省市分別舉行掛牌儀式,與此前設立的上海、天津、福建和廣東4個自貿實驗區,共同形成了「1+3+7」新格局。其中河南力建設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陜西則主要是落實中央關於更好發揮「一帶一路」建設對西部大開發帶動作用。
高峰論壇本月北京舉行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本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開幕式並主持領導人圓桌會議。根據中國外交部,已有28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確認出席,加上來自100多個國家的官員、學者和企業家等,以及來自61個國際組織的代表,預計與會總人數將達1,200多人。這是自「一帶一路」提出3年多來首次舉辦的最高規格的論壇活動,受到外界關注。
建設大灣區發揮港澳優勢
2015年「一帶一路」國策出台時已提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直至今年,國家總理李克強在3月份的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及4月會見候任特首林鄭月娥時提及,今年中央政府將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而現任特首梁振英早前亦前往大灣區進行考察,預計於本月底向發改委提交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