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住過劏房的90後中醫橋底義診:不想露宿者孤獨等死 

商業 13:24 2018/05/07

分享:

分享:

26歲的中醫邱嘉明至今已參與義診服務兩年。

一張小摺枱,數張凳子,就是數名中醫在深水埗通州街橋底設的「診所」。幾名80、90後的年輕中醫,白天應付診所工作後,晚間走到深水埗的通州街橋底義診,利用昏暗的光燈,在坑渠邊為排排坐的露宿者、基層街坊服務至夜深。

26歲的中醫邱嘉明去年浸大中醫畢業,他昔日在深水埗住過劏房,對該區有情意結,前年從電視上看到義診發起人李家麟醫師的報道(延伸閱讀:拯救瀕死露宿者 80後仁醫走進橋底義診),深受感動,希望自己亦能出一份力,尚未畢業已到橋底協助義診,不經不覺已服務了兩年。

這些基層街坊、露宿者本身年紀大,加上長年累月被病魔纏身,邱嘉明自言已經歷過不少病人的生離死別。他說:

最初知道他們離世時,情緒難免波動。後來明白到,跟他們相遇過、傾過偈,讓他們知道世上有人關心自己,而不是孤獨等死,我覺得義診這件事很有意義。

露宿者傷口見骨 90後女醫師痛心

另一名90後女醫師周家敏今年初加入義診,25歲的她雖然是女生,但不怕走入橋底一個較骯髒的環境,為基層病人或露宿者診症。她憶述,遇過一名有糖尿病腳的露宿者,傷口已腐爛及深至見骨,狀甚恐怖,該名病人求診時已很久沒洗傷口,令她很痛心,「病人可能因醫院偏遠,又或是沒有錢,拖延醫治,我們當時替他洗傷口、換上乾淨紗布,可惜他來了一次便沒再來」。

周家敏(左)參與義診後,聽到露宿者的悲慘故事,她希望用中醫知識回饋社會。(車耀開攝)

周家敏覺得,在橋底義診,除了治病,還了解到基層病人及露宿者的故事。她遇過精神病患者,知道服藥對他們的病情起不到很大的效用,那些病人來義診其實是想找人聊天,希望有人聆聽他們的故事。

雖然周家敏義診日子尚短,但不少病人已將她當成女兒看待。她說:

我沒想過香港有這麼多悲慘故事,有時會覺得自己太幸福,希望用中醫知識回饋社會。

80後女醫師盼感染吸毒者愛惜身體

義工團隊中還有一名80後的女中醫鄭展程,在橋底「診所」裏,她遇過吸毒者。鄭展程記得媽媽曾問道:「醫治這些人之後,他們仍然會吸毒,為什麼還要醫他們?」

鄭展程(左)希望能令病人愛惜身體,停止不良嗜好。(車耀開攝)

鄭展程道出她行醫的理念:

作為醫師,我沒有想太多,病人就是病人,我是要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或許當他們病情好轉了,信服了我們,就會愛惜自己的身體,停止不良嗜好。

逢星期四晚,橋底「診所」便會開診,為基層街坊及露宿者服務。(車耀開攝)

正是本著無私助人的精神,這3名年輕中醫師逢星期四晚也會走到深水埗通州街天橋底,從晚上9時半應診至11時半義診。他們坐着小膠凳,輪流為一個個基層病人或露宿者把脈、推拿、開藥方,只想能略盡綿力,為病人的生活帶來一點改變。

【更多義診故事】

【延伸閱讀】牙醫夫婦免費為邊緣人士義診:我們做的很微小

【延伸閱讀】眼科專科醫生內地義診救盲 一次手術喚起行醫初心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葉明傑 TOPick記者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