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小米粥成就了小米 雷軍擬萬億市值攻港

商業 17:21 2018/01/09

分享:

分享:

內地手機製造商小米傳計劃以介乎1,000億至2,000億美元(約7,800億至1.56萬億港元)的高估值來港上市,市盈率更有機會高於美國蘋果公司及騰訊(00700)等新經濟同業。小米發言人回應稱,「對上市問題不予置評。」

有內地傳媒引述消息人士指,小米董事長雷軍於去年11月曾就上市事宜與投行接觸,並指他曾提出2,000億美元上市估值的目標,並獲得投行認可。報道又指,小米管理層曾提及將於今年下半年在港上市,並指小米內部已開始以950億美元的估值,向員工回購手頭的認股權。

不過,其後另有報道引述投行消息指,小米仍未確定上市時間及地點,亦未有回購員工持有的期權。同時,過去亦沒有在路演中討論小米有意以2,000億美元的估值上市。

【延伸閱讀】馬雲教創業:當人人說大熱你已沒機會

小米的成功,董事長雷軍創業歷程也為人津津樂道,軟件工程師出身的雷軍,做過天使投資,再變身成功的企業領袖,雷軍曾在一活動發表演説,稱18歲時的夢想終於看得見,這個夢想源自其大學一年級時,在圖書館看了一本叫「矽谷之火」的小說,寫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像喬布斯這樣的矽谷英雄,在矽谷創業的故事。

看完這本書後幾個晚上都沒睡好,然後在武漢大學的操場上走了一圈又一圈,就立志要成為一個偉大的人,希望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希望能成就自我。

懷揣着恰似《硅谷之火》中那群計算機愛好者般的熱忱,雷軍大學畢業後加入了軟件企業金山,23歲埋頭幹到38歲。最後那8年被他形容是馬拉松長跑,只有一個目標,即在港上市。2007年10月9日,金山成功在港上市,市值38億元。

成功上市兩個月後,身心疲憊的雷軍請辭,之後做了天使投資,主要是幫助年輕人創業。

睡夢中驚醒創辦小米

到40歲時,他某晚從睡夢中驚醒,好像明天就要考試了一樣,思考著,還記不記得小時候的夢想?還願不願意為這樣的夢想去努力,一生就這樣結束了嗎?就下定決心再去試一次,那是2010年,集結7個哥們,喝完一碗小米粥,開啟了小米創業之路。

小米要做世界一流公司

雷軍說,2010年創辦小米時,就立志要辦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懷抱這樣的夢想。當初說這樣的夢想時,沒有人信,但他們就是延著這樣的目標,創辦小米。

雷軍有其一套管理心法,小米團隊是小米成功的核心原因,雷軍曾稱,當初決定組建超強的團隊,前半年花了至少80%時間找人,幸運的找到了7個合夥人,全是技術背景,平均年齡42歲,經驗極其豐富。3個本地加5個海歸,來自金山、谷歌、摩托羅拉、微軟等,理念一致,大都管過超過幾百人的團隊,充滿創業熱情。

當時每天都要花費一半以上的時間用來招募人才,前100名員工每名員工入職都親自見面並溝通。

【延伸閱讀】朱克伯格2018新挑戰:解決Facebook當前種種爭議

另他早前在出版的書中曾分享到,

1. 堅持:日站9小時只為學推銷技巧

1996年底,程式高手雷軍能夠放下身段,每天早上9時至下午6時站櫃台學營銷。原因是有個產品,他講了半個小時都沒賣出去,一個銷售員幾句話就搞定。

我當時真的不服氣,乾脆不賣了,看這個人到底跟客戶講甚麼。

如此這般站了6個月,雷軍總結出自己一套銷售理論,怎樣能用一句話就打動客戶。講解產品不能只面向一個人講,一定要跟10個人講。

2. 人脈:商場上朋友多、敵人少

推銷神功與「牛人」,都是小米在三項鐵人、兩把利劍以外的其他利器。(按:三項鐵人即硬件、軟件、互聯網服務;兩把利劍即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雷軍曾稱,商業上的成功,最重要就是把朋友弄得多多的,敵人弄得少少的。故曾任美國摩托羅拉總部核心專案組核心專家工程師的周光平、業餘寫出Google 3D街景原型的洪鋒,就是這樣被他弄進核心團隊裏去的。

3. 決策快:少開會、少電郵,只靠「米聊」

這支「牛人」團隊,管理文化出格:

沒有KPI(企業關鍵績效指標),

管理異常扁平化,8個合夥人職能拆得很細。

不煩開會,決策也不發郵件,有事情就在米聊解決,連報銷也可以截圖。

雷軍說:

我們辦了一個不洗腦、不開會,沒有KPI、不需要打卡的公司。

【延伸閱讀】馬雲鼓勵加3、5千人工給基層 網民:要馬上給老闆看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