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撐弱勢的Dream Job 帶著媽媽做義工
▲ Kate的夢想工作,與媽媽Kitty的義工服務興趣融為一體。(曾耀輝攝)
首屆「香港國際義工節」正在舉行,截至本星期日(5月14日),一連9日共舉行超過150項義工活動,吸引逾800人參加。其英文名Serve-a-thon便是服務(Serve)+馬拉松(Marathon)的合稱。
90後盧凱琦(Kate)可說是這個活動的大贏家,她不做翻譯,卻加盟主辦單位HandsOnHongKong(牽手●香港)做項目主任(義工服物發展),更拉著媽媽Kitty一齊同公公婆婆玩Board Game,將事業、理想與親子樂三合一。
HandsOnHongKong是一個自負盈虧的義工平台,於07年成立,每個月舉辦100多項義工活動,有超過50%歸Kate管理。4月底開拓的新項目:陪社區中心長者一起玩桌遊(桌上遊戲),她便拉著媽媽一起參加。
90後撐社會公義
Kate本身並非讀社工,而是主修翻譯的,同期同學都說她應該去找一份翻譯或文字工作,但她大學兩年暑期實習,都是在NGO度過,由香港聾人協進會到香港人權監察,跟過聾人福利、性別歧視條例、性傾向條例、同性婚姻研究計劃,做完深深覺得是理想工作,於是2016年11月見到HandsOn刊登招聘廣告,第一時間申請。
我看見社會不公義,社群需要幫助,真心想做點事。尤其出去見到受惠人士的笑容,我就覺得自己的工作好值得!
她的工作包括與NGO協商籌辦新活動,好像4月底她與媽咪一起與中心長者玩層層疊,玩攝石,玩鬥快拼圖,這個新項目源起送湯義工反映老友記非常健忘,忘記帶鎖匙、關煤氣爐,甚至關大門。
希望能藉著一起玩遊戲,延緩他們的腦退化病徵,讓社工、家人提前注意到老人家的退化徵兆。有些常屈在家,有明顯抑鬱症徵狀的長者,也可藉著玩遊戲獲得快樂,重新感到自己生存有價值。
銀髮族賺到快樂
媽媽Kitty她在HandsOn只有半年年資,但其實義工年齡由Kate三姐弟讀小學時代已開始,做過社區中心、惜食堂、呼籲捐器官多個機構。
她在此參與的首個活動,是到上環庇護中心教外籍傭工織手繩,助其重構自信心、學習新技能、透過義賣手作幫補機構開支。本身喜做手工的她,去完簡直上晒癮,自己出錢買料去教她們做十字繡,穿珠。
Kitty愛這平台多元化,如上述中心便是專門收留一個「社會上看不見的社群」,遭僱主拖糧、性侵,正尋求法律意見或新僱主的外傭。
她試過推甘迺迪中心的同學仔去看電影,吃東西,最窩心是推推下,18歲同學仔突然問她:你辛苦嗎?穿過人頭湧湧的葵芳廣場,找一間食肆放進6-7張輪椅,頗辛苦,但看著同學仔難得的享受,Kitty當堂開心晒。
同是銀髮族的Henry,常聽電台長者節目講:長者做義工,好過在家看電視戅居居。他做銀行30幾年,退休兩年,有年半在HandsOn度過,最愛教南亞裔學童做中文功課。他說:
我們都欠社會好多,是時候回報社會。
不過他在長者中心的朋友卻未必認同,聽說Henry去做義工,有時還會暗諷幾句,但他堅持下來,有時看見殘障運動員勇創成績,就讓他感動好久。
財金人找回存在感
來自前銀行界的Anne Wong參加HandsOn 僅9個月,她說最賺到的是:
以前做銀行朝8點半晚7,24/7望實環球財經新聞,生活好緊張,好離地,除了財經便沒有其他知識,人生只有工作,沒有生活,現在才覺得自己是真正活著。
她做過英語分享活動,向弱勢學生介紹不同職業生涯,助其開眼界。又去過中環洗樓,打撈隱蔽長者。助精神康復者聯盟辦人肉圖書分享活動,由患者向大學生及公眾親述患病經歷,康復過程,建立社區互信。
最深刻是有次帶輪椅青年出行,遇著黃雨,由港外線碼頭步行往IFC,5分鐘的路行出45分鐘不止,搭電梯最多每次兩部輪椅,但盡管障礙重重,仍感到他們活得好認真,好樂天,遠勝過只懂返工放工的我們。
已經裸辭的她,現在更義助HandsOn尋找企業夥伴。
【其他熱話】39歲法國總統馬克龍有7個孫 他與64歲妻子的忘年戀
【其他熱話】30秒跳繩105下 14歲摩打腳美少女破世界紀錄【有片】
【其他熱話】年輕就是本錢 90後女生研發智能奶樽KO餵奶之苦 【有片】
撰文 : 梁穎勤 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