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少女挪威賣魚儲錢 創手袋品牌營業額過百萬
▲ Poupée de Papier創辦人郭苡彤形容自己是固執的人。雖出身中產家庭,但從未尋求家人資金幫助,希望憑自己建立事業,為自己人生負責。(曾有為攝)
25歲時的你,有想過要追求怎樣的人生?90後香港女生郭苡彤2015年,憑自己一雙手,創辦手袋品牌Poupée de Papier。自少鍾情手袋的她,靠儲蓄投資生產了一千個自家設計手袋後,銀行戶口只餘下50元。於是到挪威漁市場打工,辛勤工作換來每月7萬港元薪酬,開啟創業之路。現時手袋已打入香港、美國、挪威、波蘭等市場,去年營業額過百萬。
花光10萬儲蓄 生產過千手袋
郭苡彤16歲時已跟從事歐洲時裝買手20多年的母親到意大利學皮革,包括牛皮裁剪、排位及切割,又或是到法國接觸時裝。她鍾情於手袋及旅遊,要求手袋要多格數,可以放多部電話、卡片、化妝品等。但市面上的款式不合心意,希望有朝一日生產屬於自己的手袋。
於浸會大學修讀翻譯的她,在大學的最後一年,終下定決心創辦Poupée de Papier,中文解作「紙娃娃」。
當時郭用盡自己所有積蓄,設計了一款「LA LA STUNNER系列」手袋,以十萬元投資生產約一千個。
但我發現,死了﹗一盤生意,除了生產,還要做市場推廣、又要物流。所有錢用於生產,銀行戶口只餘下50元。
為了籌集資金繼續營運,她大學畢業後就申請工作簽證,到挪威漁市場賣魚打工。她大學時曾到挪威交流一年修讀北歐政治,認識了當地朋友,知道在漁市場打工好賺,特別是懂普通話及多國語言的香港人。
挪威漁市場打工 月入7萬
郭苡彤透露,在挪威漁市場打工,計算佣金,高峰時月入可高達7萬港元。
試過接待一團30多人的中國遊客,幾乎買了店舖5年內所有魚油丸存貨,全團消費金額至少達20萬挪威幣(約18.6萬港元)。
當然,賺錢背後可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由切魚、做三文治、到店舖清潔、洗碗掃地都是她一手包辦,有時甚至工作至凌晨。但她感恩遇上好老闆,工資及佣金相當不錯,也會邀請她參加公司的年度派對。
就在其中一個派對上,老闆向她介紹了漁市場其中一位投資者,同時於挪威擁有17間百貨公司的商人。他對郭的故事相當感興趣,決定買入150個手袋,於店內出售,這亦是品牌打入歐洲市場的重要轉捩點。
在挪威漁市場打工4個月後,郭苡彤帶了10多萬資金回港,繼續營運手袋生意。回港後設計了一款Tote Bag,反應不俗,一個月銷售700個,品牌開始回本。員工亦由一人擴展至8人,去年營業額過百萬。
一個品牌最難不是由0到2,而是由2到10。
一開始款式推出市場,大眾可能有新鮮感,但要留住這班回頭客卻不易。郭苡彤形容自己是幸運的人。甫創業生產的一千個手袋,由於定單量少,很多工廠都拒絕合作。幸好有一位老闆新開設了一間小型公司,願意接收定單。現時公司平均每月接獲400至500張定單,生產約600個手袋,售價由700至1,000港元不等。
【其他熱話】美國第一千金成功格言:能爬上金字塔頂端取決於熱情
【其他熱話】Sanrio新角色「衝吧烈子」 日本打工仔的吶喊
撰文 : 黎明芝 香港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