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救護員憶靈異奇情 勿對死者照片說:後生時幾靚【有片】

商業 15:15 2017/02/10

分享:

分享:

(陳靜儀攝)

加入救護行業10年的馬菲,是前救護員,以往駐守馬鞍山救護站,跟隨救護車進進出出拯救傷者,見盡死傷處處的惡劣環境。自認有陰陽眼的他,不顧部門反對,出新書《黑色救護誌》分享於工作中遇到的奇幻、靈異事件,寫成58則救護怪譚日誌。

鬼差駕到?

馬菲在形形色色的工作環境中,遇過靈嬰、無頭屍、鬼差、降頭、山妖等奇事。他回憶一次深宵到老人院「做case」,一位婆婆因看到有「兩個人」來探她、要接她,她便下床,更不慎跌倒。

當時夜深,根本不可能有人來探親,我的同事也不見任何人影,我卻看到婆婆所指的方向,有兩個黑影站着……事後我們送婆婆去醫院期間,剛巧另一輛救護車來到該老人院,原來婆婆「隔離床」的長者突然過身。最後便推算,那「兩個人」是來接另一位老人家……

趕到發現屍體的肇事現場,「亂攪」現場的物件是大忌,尤其是不要刻意看別人的相片。

曾有師兄看過死者年輕時的照片,說了一句「後生時幾靚喎」,事後便靈異事件纏身。於現場,也不應隨便拍照,即使警方因工作需要而拍,也會先說句「唔好意思要做嘢」。肇事現場,對死傷者、環境等都要保持尊重的心。

去片睇馬菲憶述救護員工作

面對傷者更沉重

儘管書中所談的靈異經歷奇情味十足,但不少人依然對馬菲極具挑戰性的救護工作深感興趣。最難忘的經歷,原來並非處理死狀難堪的屍體。

初入行期間,要前往拯救一位被大型貨車撞倒的婆婆。到現場發現,老婆婆原來被貨車輾過半邊身,她的一手一腳已腐爛不堪,甚至連血肉都已黏着地面。堅強的婆婆依然清醒,沒有哭,還對我問道:「我會死嗎」,那一刻深深觸動了我。面對仍然生還但傷勢嚴重的傷者,更難面對。

救護工作中前輩、師兄的經驗之談的確寶貴。他與前輩同事合照。(被訪者提供)

吊頸屍處理得宜

馬菲直言,救護工作中前輩、師兄的經驗之談的確寶貴,他分享了一些行內的救護秘訣。

比方說,當處理吊頸案時,救護人員到達現場,不可立即把纏在屍體頸項上的繩結解開,因警方或法醫有機會從繩結的狀況,推斷死者屬於自殺或是他殺。作為救護員,須把繩剪斷,連同屍體一拼移離。

另外,處理有腐屍的現場,不免充斥着惡臭,我們會燃點大扎的香來辟除臭味,還會把白花油滴在口罩內,令人嗅不到難聞氣味,萬試萬靈。

馬菲以往駐守的馬鞍山救護站。(Dennis Wan 攝)

出書抱不平

出版《黑色救護誌》之前,馬菲也曾寫過另外兩部有關救護行業的書,談及不少業內政策、制度的不公,希望外界關注。

最常被談及的,便是救護人員的用餐情況。因為龐大的工作量關係,救護員沒有足夠的吃飯時間,這問題在我從事救護工作的 10 年間,一直也沒有解決。

馬菲與父母合照。(被訪者提供)

他亦遇見過不少人濫用救護車,曾有大型店舖的售貨員被大頭針刺傷指頭,也 call 救護車到場,那是因為其公司政策的問題,一有員工受傷就要call 救護;另外,學生在校內擦傷膝蓋,校方也會 call 救護車,那亦是學校政策的問題;亦曾有老人家在不太了解的情況下 call 救傷車,目的只是為了嚇孫女要學琴……

馬菲認為,這些情況其實是社會各界對正確使用緊急救護服務的了解問題。他出書,正希望從不同的角度,把鮮為人知的救護行業呈現,讓更多人了解,令行業在某些方面得到應有的關注及改善。

Info

《黑色救護誌》

作者:馬菲
出版:創造館‧2016 年 12月

新書《黑色救譢誌》。(被訪者提供)

【其他熱話】中大解剖室主管:「無言老師」成就了醫科生

【其他熱話】哈佛學生教寫神級CV 蘋果高盛爭住請

【其他熱話】生命不是灰飛煙滅 BB「無言老師」為短暫生命添上意義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林曉藍 TOPick記者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