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解剖室主管:「無言老師」成就了醫科生

商業 12:30 2017/01/04

分享:

分享:

當心不再跳,氣息止住,人就只剩一個冰冷的軀殼嗎?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陳新安推動「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6年,不願將遺體單單當成教學工具:「希望每個醫科生都明白,沒有捐贈者的付出,造就不了他們的專業。」

每具躺在解剖床上的遺體,都有他一生的故事,以及自願捐贈的偉大心志,陳新安總是將感謝掛在嘴邊。

「無言老師」計劃誕於低谷

陳新安教授接受TOPick專訪當天,相約在中大醫學院解剖室那一層。解剖室門外一面牆鑲滿刻上遺體捐贈者名字的金色名牌,地上有插着鮮花的小花瓶,另一面牆則貼滿彩色字條,是醫科生給捐贈者的留言。原來,解剖室並不如想像中陰森,反而很溫暖。

醫科生將對無言老師表達的感謝寫在小卡片上。(黃建輝攝)

數年前,這兒很殘舊,周圍滴水又大陣味,陰風陣陣,一來就知道是解剖室。

陳新安笑說。

他以「凋零」形容2011年的解剖室,設施用了20多年,主管同事相繼過身,剩下三人支撐整個解剖室的運作。遺體不足,還要迎接2012年轉學制,學生人數由165增加至210,意味遺體需求再上升。

當時9成遺體屬政府送來的無人認領遺體,自願捐贈數目一直維持個位數。陳新安認真思想,可否不依賴政府,將來源轉移至市民捐贈,於是構思出「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表揚願意「無言身教」的捐贈者。

解剖室門外鑲有捐贈者名字的紀念牌。陳新安教授(左)與解剖室防腐師伍桂麟(右)。(黃建輝攝)

可是起步並未帶來明顯起色,

2012年上半年,政府一具遺體都沒送給我們,現存遺體只剩11個,但到9月需要最少22、23個才足夠教學。

開學日迫近,擔子更添沉重,幸好最後捐贈數目勉強足夠應付燃眉之急。直到一次醫學院的春節聚餐,陳新安抓緊機會向身旁記者「訴苦」,不久「無言老師」計劃終見報,亦漸漸引起關注。

「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始於2011年。資料來源:受訪者提供

現時一屆約有240名醫科生,每組9人解剖一具遺體,加上另需遺體製成標本、供中醫科學生學習及專科醫生做手術練習,每年基本需要40具遺體。

近一、兩年我們不再接收無人認領遺體,更試過捐贈者數量太多,儲存空間不夠,因而要推人,真的很不好意思。

部分遺體會用作製成新標本,取締舊標本。(黃建輝攝)

數年間,捐贈遺體由不足到太多,陳新安還是滿口感謝──感謝記者、感謝電視台、感謝機構、感謝每位「無言老師」。然而,改變又豈止數字。

遺體不止是工具 盼醫科生學懂感謝

成立計劃以前,遺體就是遺體,無名無姓。陳新安初次解剖,是唸碩士那年。

晚上獨自一人在解剖室解剖到午夜,夜闌人靜,我一邊解剖一邊問,到底他生前經歷過甚麼。

關於那具只有編號的遺體,教授仍記得「他腹腔做過手術」,除此以外,一無所知。這份疑惑漸漸轉化成一個心願:希望有天,在醫科生眼中,遺體不止是工具,而是值得感謝、尊敬的人。多年後的今天,真的改變了。

每年第一堂解剖課下刀前,醫科生與老師一起為無言老師靜默。相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醫科生二年級上解剖課,第一堂有靜默儀式;最後一堂,每組學生獲派感謝卡,寫下感言後會寄給捐贈者家屬;每年春秋各舉行一次撒灰儀式,邀請家屬及醫科生一起到墳場,向捐贈者作最後致敬。

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願意不收分文,為「無言老師」設專屬的撒灰花園及立紀念碑。相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由落刀前到成灰後,學生與無言老師「相處」一年,陳新安認為解剖課不單帶來知識、技術,更是「life-changing experience」(改變生命的經歷):

醫科生都是年少、沒經歷過大挫敗、出身好的人,很希望他們明白自己能做醫生,是因很多人無私付出,學會感謝人。

無言老師已不能聽到學生致謝,希望他們能將這份感謝帶給以後遇到的病人,當一個對生命有承擔的醫生。

專注生死教育 最小無言老師成標本

教授一直埋首工作,回過神來,恍然發覺計劃已擴大到意想不到的地方。陳新安自2009年任解剖室主管,除了教學及管理,亦要四出主持講座、面對傳媒和市民,宣傳計劃之餘,更藉分享推動生死教育。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年歲長短,陳新安娓娓道來其中一位無言老師──朱瑋恆的故事。

他是無言老師中最小的一個,只有10小時大。

朱瑋恆先天無頭蓋骨,注定生存不了,但媽媽堅持把他生下,10小時的生命終結後,一家人決定將他捐贈為無言老師。

陳新安憶起當時的震撼,「從未收過如此小的捐贈者,考慮了一會,我決定接收,因為知道父母很想賦予BB短暫生命一個意義。」最後,朱瑋恆被製成標本,讓一屆又一屆的醫科生學習。生命會逝去,但教學不會終結。

陳新安指對象由老人轉移到年輕人,現在不時到中學主持講座,亦會宣傳器官捐贈。(黃建輝攝)

人捐還是不捐,陳新安不那麼在意,重要的是因「死」而思想「生」,尤其是年輕世代,也就是延續計劃的人。那有沒有學生登記成為無言老師?他笑了笑說,「沒統計,但學生應該識do。」而他,早就登記了。

【其他熱話】百家姓「冤賴」 千奇百趣姓氏你聽過未?

【其他熱話】麥樂雞含雞骨雞皮?拆解麥樂雞是如何煉成

【其他熱話】42歲楊采妮懷孕5月 拆解高齡產婦安胎宜忌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