鈎織融入時裝 80後設計師傳承媽媽手藝
▲ Rose和Peter夫妻檔營運ibility,產品在誠品、LOG-ON等上架。他們認為,當中關鍵在於品牌否有好的故事和價值,「品牌源自一個家庭,營運也是由兩夫婦負責。有些品牌是為了做生意而『作』品牌故事和價值,但在品牌行為上是否實行到出來?」(黄建輝攝)
80後李露斯(Rose)在PMQ開店,售賣自家製作的鈎織時裝、飾物和DIY套裝,產品中最巧工夫的鈎織部分,由母親領軍統籌。
講鈎織,我一定不及媽媽,有時我叫她嘗試這樣那樣去做,她會認為『不行』、『沒可能』,但由於她不愛認輸,到最後又會真的做得到。
原來李媽媽鈎織手藝非凡,但昔日為了照顧家庭而沒有繼續發展鈎織事業。長大後Rose成了時裝設計師,創立品牌「ibility」,一圓母親心願。
媽媽花了很長時間鑽研鈎織,我不想浪費她的手藝和經驗。
品牌由一間在紅磡的小時裝店開始,到2012年PMQ招租,Rose找來剛由英國回流的Peter合作。Peter發覺一件鈎織衣服成本竟高達3,000元,主要來自鈎織師傅的人工。加上潮流已改變,若整件衫均用鈎織,成本高之餘,設計也未免老套,
要將最精細的鈎織設計放在細微位置作為點綴,會很吸引目光。
品牌也重新策劃,看準近年的文青和DIY熱潮,以DIY套裝作主打,恍似模型散件,有齊配件、物料、說明書,讓客人DIY出手鏈、頸鏈、卡片套等。
不過來年時裝和親子裝將逐步成為品牌的主線產品,
當DIY產品令品牌上軌道和建立聲譽,是時候將鈎織元素帶回時裝。
撰文 : 陳子健 香港經濟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