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工程師渴市 入職需擁5大技能

商業 18:20 2016/04/29

分享:

分享:

國際人力資源機構任仕達經理李雲指,求職者應盡早裝備自己,審視自己是否對行業有興趣。(陳靜儀攝)

環保是全球趨勢,本港以至內地近年有不少大型基建項目陸續展開。國際人力資源機構任仕達(Randstad)經理(建築、房地產及工程部)李雲指,隨着綠色建築愈趨普及,全球對環境工程師(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需求殷切。

環境工程師小知識:

  • 通過應用科學與工程方法改善環境,包括提供符合安全及衞生標準的排水系統;
  • 適當處理與循環使用廢水及固體廢物;
  • 控制水、土壤和空氣污染,減少工程對社會和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建造低碳城市

行內中高層 現斷層危機

李雲觀察到,未來綠色建築將會顯著增加。綠色建築是指,在工程選址、設計、材料、建設、維護等方面,均善用資源,達至可持續發展。要興建綠色建築,環境工程師是不可或缺。「近年,香港基礎設施的公共支出一直維持在高水平。」

政府在2015至16年度,基本工程實際開支約750億元,相當於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約3.1%,而今年的開支預算則為約785億元,當中包括土地及房屋供應、醫院及醫療設施、社區工程、供水、排水系統等

本港以至內地近年有不少大型基建項目,隨着綠色建築愈趨普及,全球對環境工程師需求將會顯著增加。(資料圖片)

別以為環保只是負擔。Li認為,綠色建築應用廣泛,不論是商廈還是住宅,幾乎所有建築物都能變綠,「發展商透過興建可持續建築,可提供長遠的投資潛在回報和利潤。」現時的希慎廣場、啟德郵輪碼頭大樓均屬綠色建築。

港人擁有可持續性的概念。從本港政府的基建開支增幅,已預料到業界對環境工程師人手需求持續增加。

職位包括土木工程師、機電工程師、設計師、項目經理、以及擁有基建項目經驗等人才。而環境工程師更面臨人手短缺,特別是廢水管理、廢物處理,以及可持續發展管理

另外,環境工程師於中至高層更出現斷層危機,「這行其實挺辛苦,要日曬雨淋,而且入行容易升遷難。」另有部分原因是,從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外圍經濟環境欠佳,香港較少基建項目,導致選讀工程的學生和入行者相繼減少。

輸入外勞 屬治標不治本

對於有業界人士認為輸入外勞有助改善建造業人手短缺問題,李雲就認為,此舉只是治標不治本,「長遠方法,是政府於教育制度入手,鼓勵青年選讀相關課程,提升大眾對環保的意識;而建築公司亦應提供培訓課程及清晰的晉升階梯。」

候選人5大技能

  • 持有環境工程、土木工程、機械工程、屋宇設備工程、化學工程等相關學位;
  • 若通過美國綠建築協會、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綠建專才(Beam Pro)、綠色建築評價標準測試及認證則更佳;
  • 建築經驗、擁機械、電機、環境工程等技術;
  • 軟實力:適應能力和靈活性、項目管理技能及良好的溝通能力,
  • 流利的兩文三語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黎明芝 經濟日報記者

緊貼財經時事新聞分析,讚好hket Facebook 專版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